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氏(?)(Hemiculter (Warpachowski,1887))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属,为水体中上层小型经济鱼类,几乎遍布全国各个水体,是长江流域的优势种。基于2016年4月到2016年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捕获的591尾贝氏餐样本,对其年龄与生长、死亡率、繁殖生物学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不同时期和水域贝氏(?)的生长和繁殖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其生活史策略,分析其在长江干流成为优势种的成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鳞片年龄鉴定。贝氏(?)鳞片上的年轮呈普通疏密、切割型,年轮结构清晰,可判读力100%,两次独立读数吻合率为91.37%,总变异系数3.08%。边缘增长率(MIR)分析结果表明鳞片每年形成1个年轮,主要形成时间在5-8月份。贝氏餐雌雄性均由3个年龄组组成,年龄结构简单,以1-2龄个体为主,占95.78%,3龄个体较少。2.渔获物结构及生长特征。贝氏(?)雌性体长分布范围为7.5-13.9 cm,优势体长为9.0-12.0 cm,占84.69%,体重分布范围为4.13-30.53 g,优势体重范围是12.0-24.0 g,占75.17%;雄性体长分布范围为7.5-13.2 cm,优势体长范围8.0-12.0 cm,占80.89%,优势体重范围为9.0-24.0 g,占85.78%。体长与体重关系雌性与雄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用Keys公式分别拟合体长体重关系,雌性:W=0.02649×SL2.7185,为负异速生长;雄性:W=0.00972×SL3.1208,为等速生长。以实测法拟合雌、雄性vonBertalanffy (VBGF)生长方程分别为:♀: L1=188.02(1-e-0.4652(t+0.7753)Wt=188.02(1-e-0.4652(t+0.7753)2.7185;♂=L1=17.48(1-e-0.4118(t+0.8553)),Wt=153.8(1-e-0.4118(t+0.8553))3.1208。雌、雄性表观生长指数分别为:(?)♀=2.27,(?)♂=2.1;自然死亡率M♀=0.84/a、M♂=0.79/a均远高于一般鱼类(M=0.2~0.3/a);渔业开发利用率分别为E♀=0.76、E♂=0.57,显示贝氏(?)种群被过度开发利用。3.繁殖特征。贝氏(?)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群体雌雄比2.5:1,雌性显著多于雄性,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接近1:1。群体及繁殖群体年龄结构均为1-3龄;贝氏(?)群体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II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推测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4月和6月贝氏(?)Ⅳ期卵巢的卵径频率分布呈单峰型,推测贝氏(?)可能是一次性产卵鱼类。贝氏(?)绝对繁殖力为1703-9601粒/尾,平均为5876.6± 1837.8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SL)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 : 204.7-406.5粒/g,均值322.3 ±49.7粒/g,与成熟系数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212.0-827.6粒/cm,平均552.4± 136.1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何王庙故道贝氏(?)具有年龄结构简单、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生活史短的特点,因此可较好地适应长江流域高强度的捕捞;而且由于繁殖期较长,成熟卵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和种群补充率。这些可能是其在长江中及其他水体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