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北京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中药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我院近十年(1999-2008)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处方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辨证组方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辨证论治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针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十年的临床已确诊且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所有住院病例共643例,搜集症状体征,进行分型整理,透过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的组方规律与实际理论上的相关性,并得出我院专家治疗RA经验用药的结论。结果:(1)643例中,男157例,占24%,女486例,占76%,男:女≈1:3。其中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3.624±14.5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480个月(40年)。平均病程为85.888±87.844个月。(2)舌质红舌178例占27.7%为最多,舌苔黄腻与白腻共占169例居首,脉象最多为弦脉330例。(3)中医证型分布:湿热痹阻型346例占53.8%为最高,寒湿痹阻型86例占13.4%为第二,肝肾阴虚型79例占12.3%为第三,瘀血痹阻型72例占11.2%为第四。(4)治法方面,根据处方出现治法的次数,统计如下:祛湿438次,舒筋通络371次,清热285次,止痛209次,活血化瘀179次,祛风171次,补益肝肾134次。(5)湿热痹阻型出现药物206味,使用超过或等于9次以上的药物共83味药,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薏苡仁、桂枝、川牛膝、白芍、黄柏、白朮、知母、茯苓、苍朮。寒湿痹阻型共出现药物124味,使用超过或等于10次以上的药物共29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桂枝、白朮、白芍、防风、茯苓、知母、麻黄、薏苡仁、泽泻。肝肾阴虚型出现药物128味,使用超过或等于10次以上的药物共30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川牛膝、白芍、防风、桂枝、茯苓、杜仲、桑寄生、独活、知母。瘀血痹阻型出现药物130味,使用超过或等于7次以上的药物共38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白芍、川牛膝、薏苡仁、桂枝、当归、白朮、茯苓、黄芪、知母。(6)处方系统提示治法方面,针对所有治法做出现次数的统计,将出现次数由高到低降序排列,出现次数在一百次以上的有:祛湿507次,祛风359次,清热244次,活血化瘀227次,舒筋通络224次,利水消肿207次,健脾137次,止痛104次。(7)处方系统治法与临床治法均服从正态分布,P=0.000<0.001,有统计意义。结论:(1)住院RA患者男女比例1:3。(2)红舌、腻苔提示R A患者多湿多热与阴虚。(3)弦脉提示R A主病痰湿与疼痛,且病位在肝。(4)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最常见,与文献报道一致。(5)RA的治疗原则以祛湿为主,扶正气、护脾胃为辅。(6)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辅以苍朮;清热多用黄柏、知母;祛风多用桂枝、防风。寒湿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发散风寒多用桂枝、防风。肝肾阴虚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茯苓、薏苡仁佐以苍朮;发散风邪多用桂枝、防风;化瘀重用川牛膝;补肝肾亦用川牛膝佐桑寄生、独活、杜仲。瘀血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佐苍朮;活血化瘀重用川牛膝配合川芎、丹参、三七等。(7)临床上RA的治法与处方系统的分析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