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谒,据《辞源》的解释为:“对人有所求而请见。”干谒现象在汉代,随着察举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的实行,渐渐形成了风气。进入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的确立更是促进了干谒诗的繁荣发展,干谒那些有名望或者执掌大权的人便成为文人进入仕途的终南捷径。干谒权贵的行为在唐代屡见不鲜,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干谒诗。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文人也渴望为国效力,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而这一时期干谒仍是大多数文人入仕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唐的干谒诗,无论是文人对干谒的热衷程度,诗歌的内容,展现的文人心态以及诗歌意象的类型化特点等方面,均有着因为时代差异而区别于初盛唐的独特风貌。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的学者普遍把目光聚焦于初盛唐干谒诗的研究,而对中唐时期干谒诗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相关专门性的论著也比较稀少。因此,本文以前人对干谒诗的研究为基础,力求细致深入地探讨和剖析中唐干谒诗。论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绪论,旨在叙述中唐干谒诗的研究现状,列举相关参考论著,并说明选取中唐这一特定阶段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重在阐明中唐干谒诗的概况,并从科举考试的竞争激烈与中唐藩镇割据,幕府强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唐文人热衷干谒的原因。第二部分,根据干谒的对象,中唐干谒诗的基本内容分为科举干谒诗、守选调迁干谒诗以及入幕干谒诗。第三部分,通过文本细读着重探讨中唐干谒诗所反映出的文人心态,包括企求垂怜的委屈迎合以及感士不遇的悲愤失落。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唐干谒诗意象的类型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