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伤寒杂病论》开始,历代医家至当代科研均对半夏有不同论述及总结。历代文献中发现不少方剂都用到半夏一药,而其治疗的病种更是广泛。是次研究先总结由古代典籍及本草至现代医学对半夏的研究,再搜集《临证指南医案》曾使用半夏的病例,以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半夏的思路。透过《伤寒杂病论》、历代典籍及叶天士撰写的其他典籍的总结比较说明数据分析结果。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运用半夏提供经典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管理,按照病案名、篇目、病名、病因病机、舌质、舌苔、脉象、症状、用药、治法、备注、按语十二项内容录入资料。把资料以统计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透过两部分作出分析。第一部分统计,以半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到的信息旨在研究该药物所在医案的病因病机、舌脉、症状等的情况,及半夏及其炮制品所涉及的关联病机、舌脉、症状情况。使用SPSS16.0进行下列分析:频数统计:频数分析是对于一组数据,考察不同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状况。本研究主要关注的频数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舌象、脉象、症状、药物六方面的内容,通过这六者可以看出医家治疗的病种、症候分布及以半夏为中心的药物协同使用情况,从大方面把握医案反映的证治的主体趋势。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事物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本研究主要寻找病因病机、舌象、脉象、症候与半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其相关的程度及效度,从而探析叶天士对半夏的辨证证候把握。第二部分统计,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药物的配伍关系进行研究。因此第二部分的统计是把所有半夏相关的方剂都纳入统计,收录得更加彻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半夏配伍作出分析。成果1.运用半夏最多的病种全书涉及病种86种。其中所记载的有关半夏的病种有59个,约占总病种67.4%。疟病占运用半夏病种的比例最高,有13.9%;其次为痰饮有8.5%;紧接为呕吐、木乘土、胃脘痛、噎嗝反胃、痞、肿胀、暑、痰、中风及湿,此12个病种,已经占超过运用半夏条文总数的65%。脾胃病及痹各占2.2%;胸痹及泄泻各1.95%;郁、胁痛、吐蛔、调经及痉厥各占1.46%;噫嗳及咳嗽各占1.22%;眩晕、吐泻、腹痛、及不寐各占0.98%;癥瘕、温热、胎前、肝风、痘、疸及疮疡各0.73%;余下的25个病种,吐血、头痛、积聚、喘及产后、幼科要略,吐泻霍乱、幼科要略,胀案、癍痧疹瘰、幼科要略,疟案、幼科要略表里不和、心痛、哮、痿、头风、目、痢、汗证、疳、肝火、肺痿、呃、癫痫、肠痹、不食及便血共占条文总数的7.3%。2.《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半夏的病因病机分布共整理出42个病因病机,其中出现频率10次或以上的有16个病因病机,分别是肝胃不和共90条;胃阳虚共73条;痰湿饮交阻共44条;脾阳虚共38条;痰气瘀阻络共23条、脾胃虚弱失运共23条、暑湿热邪内盛及湿邪内蕴,阻滞气分各22条;肝郁气滞、化火共17条、脾胃湿热共16条;热邪里结共15条;肝脾不和共14条;气血郁滞共12条;脾胃气虚不和共11条;阴浊饮凝,上逆共11条;胃气上逆共10条。3.《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半夏的舌象分布《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半夏的410条病案中,有47处有舌象的记录,占运用半夏病案总数的11.3%。其中白舌为出现最多的舌象,有32条;黄苔有5条;红舌有4条;灰黑舌有2条;绛舌、舌干、白苔、灰黄苔各占1条。4.《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半夏的脉象分布在运用半夏的医案中,共有8种脉象出现超过10次以上,弦脉占最高,有43条;其次为涩脉有23条;小脉有21条;沉脉15条;濡脉及大脉各占14条;弱脉12条;数脉11条。另外缓脉及虚脉也各有有9条及8条。5.《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半夏的症状分布牵涉10条病案或以上的38中症状包括呕吐饮食、酸水;腹部痞闷满不适,食入不运;胃脘腹痛;食欲减退,纳食日少;发热恶寒;呕吐涎沫;大便溏泄;腹胀;不饥不食;恶心干呕;便秘,大便不通;形寒肢冷;胁痛、胁胀;咯吐痰;胸痞闷、胀、不适;咳嗽;冲气上逆、气逆;嗳腐吞酸;眩晕;痰多;烦渴;身体烦热;烦躁易怒;汗出;肢体麻木僵直痿痹;身体肌肉肿痛;昏迷;噎痛,吞咽梗阻不适;大便不爽;胸痛;目黄;喘;头痛头胀;不寐,寐少;形消体瘦;嗳气;肠鸣;面色鲜明,面红。6.《临证指南医案》运用不同半夏炮制品情况410条使用半夏的病例中,半夏占超过70%,共290条;其次为炒半夏占71条;半夏曲占29条;熟半夏占10条;醋炒半夏占7条;焦半夏占3条。7.《临证指南医案》运用其他药物配伍半夏的情况《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共与154种药物配伍使用,配伍半夏的频数最高的10种药物为茯苓、姜汁、人参、广皮、广橘红、枳实、黄连、杏仁、厚朴及干姜,其中茯苓与半夏配伍频数最高,出现232次;紧次于茯苓,与半夏配伍超过100次的有姜汁(141次)、人参(128次)及广皮(102次)。8.半夏及其炮制品与病因病机的关系半夏与痰湿饮交阻及肝脾不和两个病因病机相关(P<0.05)。焦半夏与脾胃虚弱失运及脾胃气虚不和两个病因病机相关(P<0.05及P<0.01)。炒半夏与痰气瘀阻络相关(P<0.05)。半夏曲与脾阳虚、肝郁化火及脾胃气虚不和共3个病因病机相关(P<0.05)。熟半夏与肝胃不和及气血郁滞两个病因病机相关(P<0.05及P<0.01)。醋炒半夏与湿邪阻滞气分相关(P<0.01)。9.半夏及其炮制品与舌象的关系舌白与焦半夏及炒半夏有相关(P<0.05)10.半夏及其炮制品与脉象的关系弦脉与炒半夏相关(P<0.05)。大脉与焦半夏相关(P<0.01)。数脉与焦半夏及半夏曲相关(P<0.01)。11.半夏及其炮制品与症状的关系半夏与呕吐饮食酸水、呕吐涎沫、脘腹胀痛、脘腹痞闷、腹胀及恶心干呕6个症状相关(P<0.05或P<0.01)。炒半夏与发热恶寒、咳嗽、喘及恶心干呕相关(P<0.05)。半夏曲与眩晕及脘腹痞闷相关(P<0.05)。熟半夏与形寒肢冷、肢体麻痹、脘腹胀痛及大便不通相关(P<0.01)。焦半夏与咯痰、痰多、大便不爽、脘腹痞闷、汗出及烦躁易怒相关(P<0.05或P<0.01)。12.《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茯苓、人参和姜汁的配伍出现频数最高。(支持度50,置信度0.6)13.《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肺、胃和心经,频率出现超过1000次;其中又以归入脾经最高,有2143次。14.《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超过50%。15.《临证指南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半夏组方用药以味辛、苦为主,分别占频次36%及32%。16.《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人参、黄芩和厚朴的配伍的出现频数最高,分别出现26次、24次和21次。(支持度15,置信度0.6)17.《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疟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肺、胃和心经,频率出现超过150次;其中又以归入脾经最高,有349次。18.《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50%。19.《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疟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味辛、苦为主,分别占频次34%及35%。20.《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茯苓和桂枝的配伍的出现频数最高,分别出现29和21次。(支持度15,置信度0.6)21.《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和肺经,频率出现超过100次;其次为胃和心经,其中又以归入脾经最高,有149次。22.《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67%。23.《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味辛、甘为主,分别占频次37%及32%。24.《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茯苓及姜汁的配伍,关系密切。(支持度15,置信度0.6)25.《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痰饮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达139次;其次为肺、胃和心经,分别味91、89及61次。26.《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55%。27.《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味辛、苦为主,分别占频次35%及34%。28.《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人参配伍的出现频数14;半夏与茯苓出现12次;半夏、人参及茯苓三药配伍使用出现11次。支持度10,置信度0.6)29.《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达124次;其次为胃、肺和心经,分别味82、81及62次。30.《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55%。31.《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味苦、辛为主,分别占频次35%及32%。32.《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茯苓、延胡索、高良姜、干姜及桂枝配伍出现频率达5次或以上。(支持度5,置信度0.6)33.《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105次;其次为肺、胃和心经,分别味67、64及61次。34.《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51%。35.《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辛味为主,占46%,其次是苦味占31%。36.《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姜汁、黄连及茯苓配伍出现频率达10次或以上(支持度10,置信度0.6)37.《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91次;其次为胃、肺和心经,分别味62、61及54次。38.《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52%。39.《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辛、苦味为主,分别占38%及37%。40.《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枳实配伍出现频率达5次,并辅助以黄连、黄芩及干姜治疗痞病。(支持度5,置信度0.6)41.《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77次;其次为胃、肺和心经,分别味60、52及34次。42.《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接近50%。43.《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痞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辛、苦味为主,分别占39%及37%。44.《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的配伍茯苓与熟半夏配伍出现频率10次,黄连与陈皮配伍;黄连与茯苓配伍也出现10次。(支持度10,置信度0.6)45.《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117次;其次为胃、心和肺经,分别味88、63及59次。46.《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约45%。47.《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肿胀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苦、辛味为主,分别占36%及32%。48.《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滑石、黄芩、厚朴及杏仁的配伍常用于治疗暑病(支持度5,置信度0.6)49.《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肺经,频率出现68次;其次为胃、脾和大肠经,分别味57、52及32次。50.《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超过一半约54%。51.《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暑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苦、辛味为主,分别占41%及34%。52.《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的配伍半夏与茯苓、姜汁及桂枝的配伍常用于治疗痰病。(支持度15,置信度0.6)53.《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归经《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主要归入脾经,频率出现195次;其次为肺、胃和心经,分别味175、122及120次。54.《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四气《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温性药物为主,占出现频率超过一半约61%。55.《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药物的五味《临证指南医案》痰医案中,半夏组方用药以辛、甘及苦味为主,分别占37%、29%及27%结论以《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半夏的医案综合分析,并结合历代医籍及本草,可以发现半夏运用范围广泛,不局限阴阳表里寒热,这正是因为半夏有辛开平降,引阳入阴的特性,故对阴阳不和、寒热尔错杂的病机疾病皆可以应用。另外研究也发现叶天士运用半夏以半夏入肝、运用半夏降火、以半夏润土、以半夏治血及以半夏补虚的特性作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