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IPO后的长期表现一直都是IPO活动研究领域的热点,且各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IPO后长期表现不佳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对IPO后长期表现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并无定论,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选择的样本时期、衡量方法和参照基准的不同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那么,我国创业板公司IPO后的表现如何?业绩是否显著下滑?IPO前后业绩变化程度主要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IPO后长期表现的研究主要分两个角度:一个是研究IPO后的长期股票回报率,另一个是研究IPO后的经营业绩。本文结合我国创业板的实际,从经营业绩的角度进行研究,以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国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152家公司为样本,首先对其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和上市后一年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检验创业板IPO后经营业绩是否显著下滑,然后从多个方面对可能影响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程度的相关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所有能够进入模型的因素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总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显著下滑,即存在“IPO效应”;(2)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幅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其上市前的盈余管理,上市前的正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公司IPO后的业绩下滑也越明显;(3)从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公司成立时间、保荐商声誉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均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程度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创业板IPO活动研究领域的成果,对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和监管者完善创业板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