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我国正式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该制度十年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目前阶段,绝大部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制度整体对股市的影响,而很少关注到占据两融规模较大比重的股票融资交易单独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而这恰好是证券研究人员和监管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其投资策略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相关研究结论可以给监管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特别是融资政策的制定,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股票融资交易究竟对股市的波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无论是国内的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如今学术界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卖空机制影响股市波动率,即融券交易是否加剧了股市波动状况。关于股票融资交易的相关研究极少,但这实际也符合我国融资融券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种状况受国情因素的影响,外国主要实行保证金制度,与我国融资交易尤为相像。股票融资交易对我国股市究竟有何影响,在不同的阶段影响水平是否一致?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文中进行探究。本文首先梳理了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对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后,对股票融资交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概括介绍。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股票融资交易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阶段,分析以往的研究指标选取的弊端,选用多只融资交易股票编制股票融资指数,并将其作为研究指标。利用2010-2019这十年股票融资指数的指标数据,采用GARCH和VAR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股票融资交易与我国股市波动情况的一般联系,分阶段具体描述有关影响过程,并分析相关的原因。结果显示,股票融资交易确实对波动率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并不大。方差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实际上,根据脉冲响应函数的图像,我们判断股票融资交易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股市的波动。在牛熊市阶段分别对比中前期与后期的融资指数和中证A股指数的收盘价涨跌幅,结论得到验证。牛熊市中前期融资交易实际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而到了后期其抑制了上涨或下跌的行情,这与现实融资市场也是对应的。最后,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如杠杆率与指数上涨幅度挂钩、确定时间节点降低融资成本、为合规的综合性券商提供一定自主权、提前部署融券制度安排、彻底切断场外股票配资降低股市波动率等。希望本文在个人投资、证券公司制定规则、监管当局调整完善政策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