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化已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抓手。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农民工市民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从各国的发展轨迹来看,农民变市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但由于我国建国以来特殊的人口迁移政策,导致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进厂”与“真正成为城里人”不是同一回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制度与经济鸿沟。可以说,如何去填补这个鸿沟,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本文以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研究的焦点。在回顾农民工产生、发展变迁史的基础上,归纳和抽绎农民工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点。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以及微观的企业、个人发展层面,论证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同时分析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性因素。根据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内容,构建成本估算模型,并加以具体的阐释。 本研究选择上海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城市。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经济影响力的特大型城市,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让外来农民工享受和上海户籍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既是在沪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也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基础数据,通过人口预测和经济预测,对照上海市户籍人口在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社会保险等福利保障方面所享有的待遇,估算2010-2020年上海市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成本支出,讨论政府、企业的承受能力,并尝试探索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多样化的筹资渠道。 同时,利用“北上广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上海卷,2012)”,对上海市的农民工做一个分类。对照2013年7月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分层观察不同情况的在沪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难度大小。和户籍政策相比,居住证制度为普通外来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可能,因而被视为在户籍之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需要解读和分析的对象。最后,在成本分析和分层观察这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讨论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政策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