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嗪基噁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耐药细菌感染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医疗难题,发展没有交叉耐药性的新型抗生素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任务。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类新的全合成抗菌药物具有很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通过对噁唑烷酮类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50s核糖体亚甲基23s RNA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与现有的抗菌药物不易发生交叉耐药性。最近几年来对利奈唑胺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改造,以增加其抗菌谱和降低毒副作用。其中伊哌唑胺(eperezolid)据报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伊哌唑胺结构中哌嗪基的4位取代基对抗菌活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引入不同性质的取代基,可以改进抗菌活性、药代性质和减小毒副作用。 本论文从伊哌唑胺的结构出发,设计和合成了酰基甘氨酰哌嗪基噁唑烷酮和α—取代乙酰哌嗪基噁唑烷酮类两个系列的化合物。考察了这些新化合物对耐药和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等。研究发现单氯和二氯取代乙酰哌嗪基噁唑烷酮的体外抗菌活性比利奈唑胺要好;丙基和氟取代乙酰哌嗪基噁唑烷酮的活性与利奈唑胺相当。N—取代的苯甲酰基和杂芳基甲酰基甘氨酰哌嗪基噁唑烷酮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一些化合物的抗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活性是利奈唑胺的两倍。此外本论文也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啶衍生物,但大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很弱,然而其中4-硝基苯甲酰取代的甘氨酰哌嗪基吡啶噁唑烷酮具有很好的体外抗粪肠球菌的活性。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酰基甘氨酰哌嗪基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一些结构优化的线索。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发展新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我研究所首次发现,去甲基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见图1)具有抗HIV活性,对感染HIV病毒的MT-4、CEM和H9/HIV-1IIIB三种不同的淋巴细胞传代细胞系均能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而对细胞本身的毒性较低,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指数(SI)。另外,NCTD对病毒的逆转录酶、蛋白酶及整合酶均未显示活性,提示其作用机制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HIV药物不同。此外NCTD还具有分子结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争端中的涉税问题一直游离于国际投资条约框架下的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而多采用双重税收协定中的"政治性"解决程序。因此晚近BIT中,多奉行对税收问题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促进新血管的生成,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成分和氧气来促进肿瘤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