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自开市以来频频出现首日抑价程度高现象、“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超额募集资金度)现象、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现象等。这些现象暴露出创业板的制度缺失、监管不力、退市延迟等缺陷。虽然创业板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的情绪依然非常高涨。截止到2014年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创业板公司数占该板总公司数的97.96%,持有市值占该板流通市值的31.17%。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创业板块的主要投资力量之一。那么,机构投资者在选持创业板股票时,是否表现出与投资主板市场不同的投资偏好?这种偏好反映了机构投资者怎样的投资心理?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区间内在创业板上市满24个月的2133个股票观测值为样本,通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的选股持股偏好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整体表现出对价值高、短期成长性高、未发生高管减持行为、股权集中度高的创业板公司股票偏好,对创业板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表现出反向的偏好;证券投资基金偏好价值高、短期成长性高、未发生高管减持行为、股权集中度低的创业板个股,不偏好长期成长性高的个股;证券公司偏好短期成长性低、股权集中度低的创业板个股,对公司价值、是否发生减持和长期成长性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偏好;社保基金偏好未发生减持、股权集中度低和长期成长性低的创业板个股;QFⅡ偏好股权集中度低的创业板个股,对公司价值、减持行为和成长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偏好;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在决策时使用了惯性、反转交易策略。本文认为部分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股票时是价值投资,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板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不符合“审慎人”假设。本文考察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特点对机构投资者选持创业板股票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的。一方面,我国创业板市场独特的规则制度和运作机制影响着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深入全面地研究机构在创业板的持股偏好能够对现有机构持股行为理论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挖掘机构投资创业板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是否成熟审慎、我国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正确、高效地引导和鼓励机构投资者进行自我完善并积极参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促进创业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