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课程作为普通高中学习领域的一个科目,旨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为探究性学习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而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生物学史料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核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精神的感染和传承,因此史料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史料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史料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及意义等;阐述了史料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然后分析和梳理了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史料资源,剖析史料的教育价值,展示了本研究创制的教学实践典型案例,开展运用史料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探索,带领学生重走科学家探索之路,建立学科思维,学习和体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并在课后进行了教学反思,对史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史料教学是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由教师创设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运用史料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史料教学丰富了生物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态度。通过分析史料教学的三个实践案例及反馈效果,突显运用史料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进一步推进高中生物的课程改革有着的重要参考价值。史料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料的搜集日趋便捷,教师可以运用史料进行导入,设疑,拓展延伸,设计预学案、导学案;在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利用史料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对于目前尚有争议的生物学科问题也可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