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指在社区日间照护机构内为有相关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的例如生活照料服务、休闲娱乐、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等的日间托养服务。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白天在机构内集中接受专业服务,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这种服务对老人而言,可以不用离开家庭即可以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专业养老设施与服务,有效弥补家庭养老中照料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政府而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的投入成本低于养老机构服务的成本,且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对象人员更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老服务模式。 上海地区约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此类服务机构的雏形,初期的日间照护服务多由街镇出资建立实体,由街镇民政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并聘请一部分失业协保人员(多数为万千百人就业项目人员)提供服务。因为就在“家门口”提供入托服务,被老人称为“托老所”。而经过几年的运营,这些机构逐步显现出市场定位不清、运作效率低下、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服务对象流失严重甚至“空转”运营。为充分“盘活”社会资源,提高此类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与运营效率,许多政府组织开始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委托给专业组织运营以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笔者长期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工作,发现不同的政府购买模式对服务机构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成效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划分不同的政府购买模式对其政府购买情况、服务供给情况与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不同的政府购买模式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的影响,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今后政府购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行动依据与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