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层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稳定转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要长期面临的战略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之所以会呈现出诸如转移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差别和反复转移,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其转移需求不同和转移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不同。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过程中,以人为核心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我们就必须关注转移主体在转移过程中转移需求的变化,弄清和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转移需求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政策满足转移主体的不同转移需求,进而加速和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反复转移,最终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互相促进。根据心理学相关需求的理论,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转移需求具有层次性,各层次由低到高之间具有层级递进的上升规律,影响转移需求层次层级递进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一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借鉴需求层次理论、新经济迁移理论、推拉理论、系统自组织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多种转移需求层次中的一种,即家庭结构转移需求为主线,构建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层次系统,对影响转移需求层次系统层级递进的宏观因素进行探讨,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选择采用“配额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将获得数据根据现有转移状态划分为个人转移需求层、夫妻转移需求层、家庭转移需求层三个层次,对三个层次的农民工的转移需求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且分别对影响三个层次层级递进(即个人转移需求层向夫妻转移需求层上升,夫妻转移需求层向家庭转移需求层上升,家庭转移需求层向家庭定居和家庭落户需求上升)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层级递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甄别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层次变化的关键因素,就此提出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转移需求层次系统各层需求变化特征:随着转移需求层次的上升,农民工的转移需求呈现上升态势的有收入水平和期望收入水平,定居和落户需求,住房需求,买房需求,宅基地置换城市房产需求,户籍需求,社会认同需求,工作稳定程度需求。三个层次上农民工转移需求差别不大的为子女教育需求,土地保有需求,参加免费技能培训需求。(2)在个人转移需求层向夫妻转移需求层递进的递进中,文化程度、获得更高经济收入、让子女获得更好教育、亲朋赞同态度、打工收入、责任田放弃意愿、合同签订、社保参办、配偶对方便生活作用、在城市找工作难易程度10个变量影响显著,说明农民工产生夫妻转移需求主要是由于为了提升城市风险抵御能力。(3)在夫妻转移需求层向家庭转移需求层的递进中,年龄、获得更高经济收入、亲朋赞同态度、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子女教育费用、宅基地置换城市房产意愿、土地政策了解程度、被排斥感、城市生活适应度、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城市10个变量影响显著,说明农民工产生家庭转移需求主要是由于希望子女能接受更好教育将来留在城市。(4)家庭转移需求层的农民工产生定居需求过程中,打工时间、亲朋赞同态度、被排斥感、市民待遇重要性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影响显著,说明家庭转移需求层的农民工城市定居需求的产生主要受城市融合度的影响。(5)家庭转移需求层的农民工产生落户需求的过程中,年龄、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城具备条件判断、打工收入、子女教育费用、户籍解决麻烦作用、户籍对提高地位作用9个变量影响显著,说明家庭转移需求层的农民工落户需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希望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户籍取得消除职业瓶颈和生活中的麻烦。(6)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层次系统层级递进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是推进其递进的首要因素,社会因素是实现农民工落户并完成市民转化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文献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改良品质、增强抗性及提高产量已尤为重要。遗传转化是小麦品种分子改良的重要手段,而建立高效的小麦离体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小麦遗
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为支撑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其衰亡原因一直备受关注。中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人口下降论,土壤枯竭论等不下几十种主流观点,但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与社会风尚的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更加残酷。日本的侵略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驱逐日寇、争取国家和民族解放,也就成为东满各族、各界人民的一致愿望和共同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改革的方向。家庭农场模式的兴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很好地弥补了乡村经济内动力不足的缺点。然而,随着国内
柴松是一种形态特征与油松十分相似的松属植物,其仅分布于陕西省富县和尚塬林场的大麦秸沟中上部,纯林面积约337.3 ha。与油松相比,柴松具有诸多优点,如树体高大通直、天然整
介绍了硝基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碱性废水处理的历史、现状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生产过程碱性废水的生成、组成及危害,并详细论述了采用流化床焚烧处理碱性废水的方
在全球文化相互交融的语境下,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取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借助奥运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契机,通过北京奥运文化的传
页岩的吸附解吸行为是页岩气藏含气量评价和高效开发的基础。利用自主研发的页岩气高温高压吸附实验装置,对四份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得到
GSK980TD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国产的数控系统,功能强大。其宏程序的应用提高了数控系统的使用性能,使得程序应用更加灵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