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作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在努力兼顾环境效益。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要实现这些减排目标,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近年来驱动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力度,据此预测分析中国未来碳排放的走势,以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首先通过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五项关键驱动因素对于2000至2010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排放的CO2总量(88.6亿吨)在2000年(36.41亿吨)的基础上增长了143.34%,其中最终需求结构是这段时间推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贡献了85.52%的增长量;人均GDP和经济生产结构则分别贡献了55.39%和16.69%;碳排放强度则抵消了18.9%的增长量;人口效应不显著。其次,本文基于官方数据预测了到2050年中国碳排放的走势及各驱动因素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情况1下为133.9亿吨,情况2下为146.1亿吨),2035年至2040年实现碳排放负增长,但2040至2050年碳排放又出现小幅增长趋势,需警惕减排措施后劲不足。从驱动因素影响力看,人均GDP和最终需求结构对CO2排放量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一直非常显著;而经济生产结构在近期对CO2排放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很大,之后将逐步削弱;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力有随着时间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是后期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由此可见,通过经济生产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C02排放量增加。最后本文针对影响力显著的四项驱动因素分别提出政策建议: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向强调发展质量转变,实现“好字优先”;从依靠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转变;从依靠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以及从依靠物质投入向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