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水处理是伴随着人类寻求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导致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污水处理是以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为目标,并不考虑氮和磷的去除。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国家的普及,人们发现仅仅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是不够的,氨氮的存在依然导致水体黑臭或溶解氧浓度过低等一系列环境危害。到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污水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合成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排入水体中的氮、磷总量也急剧增加,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其直接后果是鱼类大量死亡及对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及人类生活用水等产生的不利影响,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为此,我国新近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提出了较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今后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都要考虑脱氮除磷。有鉴于此,本课题针对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以去除含碳有机物为主要目标的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多年来该厂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成熟的生物脱氮工艺和充分考虑该厂现有工艺流程特点,本着改动少(利用好现有构筑物和设备)、投资省、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管理较简单、运行成本适中或较低等原则,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小试,研究了改进工艺及其在设计参数下运行时系统的脱氮效果,取得了以下结果: 1、对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现有传统法工艺多年来的进水水质和运行(脱氮)效果进行分析,可知: 该厂实际进水BOD5平均118mg/L,CODCr平均494mg/L左右,TN平均39.22mg/L、NH3-N平均24.84mg/L。通过分析该厂水量暂时达不到设计能力、厂内污泥脱水单元运行故障较多、以及该厂配套管网所接纳的服务范围内污水来源情况,预测今后的水质为BOD5=150mg/L,CODCr=400mg/L,TN=35mg/L、NH3-N=27mg/L、TP=4mg/L。 出水(运行效果):由于配套的城市污水输送管网尚不完善,因此该厂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