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糖尿病知识、态度、自护行为与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DF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0年4月至7月在全国范围内共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5959例。调查内容涉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并采用糖尿病态度量表(DAS-3)、知识问卷(ADKnowl)及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价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态度、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情况。所有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分为DF组和非糖尿病足病NDF(No Diabetic Foot)组。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DF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1、DF 患者平均年龄高于NDF组(63.3±13.0 岁 vs 59.31±12.51 岁,P<0.001);DF 组男性比例高于NDF组(62.6%vs53.8%,P=0.004)。2、DF组与NDF组中,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分别占42.7%和12.6%(P<0.001),周围神经病变比例为61.9%和21.9%(P<0.001),糖尿病肾病比例为37.3%和13.9%(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为63.0%和30.0%(P<0.001)。3、在态度量表各条目得分中,DF组于糖尿病的心理影响均分和2型糖尿病的严重性上得分高于 NDF 组(3.68±0.50vs 3.61±0.46 分,P=0.027;3.88±0.54vs 3.79±0.53 分,P=0.004)。4、在糖尿病知识量表各维度得分率上,DF组和NDF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饮食(67.1%vs 71.9%,P=0.001)、治疗(52.9%vs 60.6%,P<0.001)、锻炼(69.8%vs 66.4%,P<0.001);其中DF组在饮食知识、治疗知识上得分率低于NDF组,在锻炼知识上得分率高于NDF组。5、在自护行为各条目中,DF组在遵从饮食计划频率(5.46±2.49vs5.79±2.32分,P=0.021)、进食大量蔬菜水果频率(4.31±2.68vs4.87±2.57分,P<0.001)、食用高脂饮食频率(3.23±2.29vs 3.68±2.32 分,P=0.002)、进行持续运动频率(4.43±3.01vs 5.72±2.58 分,P<0.001)、进行专门运动锻炼频率(3.71±2.99vs4.65±2.94分,P<0.001)和足部浸泡频率(4.56±3.11vs5.02±2.99 分,P=0.011)上得分低于 NDF 组;在检测血糖频率(4.42±2.81vs 4.01±2.72 分,P=0.014)和检查足部频率(5.37±2.99vs4.76±3.05 分,P=0.001)上得分高于NDF 组。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对饮食及治疗的知识了解及持续性运动是DF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及高龄是DF发病的危险因素;2、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并发DF的风险较高;3、在面对疾病的态度上,DF患者心理压力方面得分重于NDF患者,这提示糖尿病患者需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或者需要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心理压力过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对DF的预防;4、DF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不如NDF患者,这提示对糖尿病了解不足的患者合并DF的可能性更高;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DF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达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5、DF患者在饮食、运动、足部护理方面的自护水平低于NDF患者,提示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合理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防治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