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不仅在整合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培育方面也起到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项研究通过辨析“一案到底”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突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优势、问题和原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给出优化策略,并在应用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教学课例进行分析。本篇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出发,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价值。通过整理文献资料,梳理“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该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展开提供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界定概念。通过辨析其与案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的异同,突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第三部分:分析优势、问题和原因。本部分运用SPSS26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其中问题包括“一案”收集、选编、实施方面,课后的评价与反思方面,并从问题出发分析该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提供优化策略。本部分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一是收集过程中,加强“一案到底”教学法资源整合;二是选编过程中,凸显“一案到底”教学法价值意蕴;三是实施过程中,优化“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环节;四是评价反思过程中,健全“一案到底”教学法评价反馈,以期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第五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教学课例。选取人教版必修二《思想政治·经济与社会》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教材《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后,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妥善处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更加引起了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与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的道德核心是“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传统美德化身为具体法律条文,这是道德的法律化。这也启发我们去关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而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
学位
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雀记》是苏童“意象化写作”的范本,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之精神困境的人文关怀。首先,“意象化写作”极富张力,体现在叠加意象间层次分明、意象自身矛盾多义、意象作为叙事动力三个方面。其次,关键意象“丢魂”象征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紊乱,体现在传统伦理的消解与人性冷漠、历史叙事与当下言说两个方面。最后,关键意象“绳子”象征人的生存困厄与挣扎,于保润而言是边缘化的青春,于柳生而言
期刊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之间心灵互动,温润学生心田的政治课。中学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中学思政课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并能通过教师自身强大的魅力力量影响着学生。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也将作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通行证。一个富有魅力的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才能让思政课“活”起来,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浸润学生
学位
在《黄雀记》中,苏童对季节意象的引入影响了故事的叙事,也暗示了故事的走向,更将时空的季节与人生的季节相对应,挖掘了季节本身的隐喻含义。而与季节的变换一起影响了叙事的,还有使用不同的性别视角而带来的差异。
期刊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政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重要立足点,更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探索的教研课题。隐性教育法凭借其渗透性、开放性、潜隐性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等各类载体之中,使高中生在无意识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它的运用,对于加深学生道德情感的渗透、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学位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广大人民在坚定政治信念的条件下,为祖国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是对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步入新时代后,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随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摒弃以知识为重的传统教学观念,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劳模精神有极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意蕴,其内涵与高中思想政治
学位
本文挖掘时事热点与本门课程的关系,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课标的落实、课程的特点上找寻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并以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传播学的分众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展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经出现了教师普遍具备运用意识、时事热点学习动机趋向内在、时事热点呈现方式多元化等成功之处,但也仍存在作业布置环节时事热点
学位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的智能寻迹小车,分析了总体方案、功能原理及软硬件设计。STC89C52RC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光电传感器和电压比较器电路实现智能寻迹功能,驱动电路以PWM的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智能寻迹小车前进、停止及转弯等功能。实验表明,智能小车能够自主准确寻迹且运行快速平稳。
期刊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联合Khorana评分模型预测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2年0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确诊恶性肿瘤并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100例,包括60例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为试验组,40例无VTE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VTE,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凝血指标[D-二聚
期刊
中学生既是校园环境的受体,也是校园环境的主体。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德育环境的优化对于引导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其未来的道德发展也影响至深。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内化并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既是落实新时代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增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需要,也是引导中学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