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住宅建造技术仍停留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水平。在这种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模式下,现存许多农村住宅都存在物理性能和结构安全性能低下,建设周期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其功能布局也往往较为单一。 农村住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规模急剧减小,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撤村并点”、“农地入市”、“宅基地流转”等大规模变动也在逐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住宅建设呈现出量大面广的特征。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而住宅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对于普通农村住宅继续沿用传统手工建造方式显然不再是明智之举,加快探索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可持续农村住宅建设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纵观国内外住宅建设概况,全面推进住宅工业化是历史所趋。由于实行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技术路线,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建设周期短且施工现场污染小等优势,对解决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有重要借鉴与参考作用。 论文尝试以苏南农村为例,重新审视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引入模块化设计这一工业化建造理念,尝试探索一种适合农村规模化住宅建设的体系。首先,论文对模块化建筑设计概念进行了阐述,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研析的结论综合凝练出模块化设计的框架与相关必要参数;其次,对模块化住宅可能的建设流程和施工组织方式展开构想,初步建立以基本模块、附加模块、适应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开放性模块库,并进一步发展出若干典型模块类型。第三,以轻型钢结构为例深入探讨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模式在工业制造层面的建造模式和实施方法,重点处理模块单元和模块拼接的构造细节问题。最后,重点以一个采用该模块化体系设计的农村住宅为例,对其模块选用和拼接情况进行阐述,同时对衍生出的6套针对不同功能类型、家庭类型的户型组合模式进行深入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