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活动课是诞生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体验历史实践的同时探讨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常规教学,活动课强调通过开发活动课资源,为学生营造学习研讨环境,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免费开放体制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进博物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积极探索博物馆与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结合,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新的趋势。悠久的历史为我国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历史课程资源,将其运用于初中历史活动课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历史感受,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而有趣。孔子博物馆是为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其丰富的文物典藏、创新的互动设计、浓厚的历史氛围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宝贵的历史活动课资源。将孔子博物馆资源作为“第二课堂”应用于历史活动课教学中,对于初次系统学习历史课程的初中生来说,一方面可以补充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通过具象的参观得以理解内化;另一方面则能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并通过博物馆了解到课本中那抽象刻板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丰富精彩的故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本文以孔子博物馆为例,探究博物馆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活动课中的具体运用。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多种研究方法,对孔子博物馆的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分析孔子博物馆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之上,来探讨孔子博物馆运用到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并根据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设计孔子博物馆活动的具体实践案例,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分析孔子博物馆在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