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战爆发的这十年,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开展了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内容也成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到中央苏区时期乃至长征时期,中国革命的展开与客家人这一族群产生了密切的互动。如袁文才、王佐领导的由客家人组成武装力量,帮助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外,在井冈山、中央苏区和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上广泛分布着客家人,他们在中共土地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探讨的问题便是:客家人在中共土地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以往的客家学研究偏重感性叙述,本文在兼及感性叙述的同时,更加侧重学理性的分析。本文认为,在中共土地革命研究中引入族群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拓展研究的视野,对于深化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为一种尝试性探索,正是基于这种考量。首先,本文以族群理论的视角分析客家人的形成,从族群的迁移性、冲突性与建构性三个层面重新界定客家人,进而探讨客家人的族群特性与精神特质,在此基础上指出土地革命中的客家人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土地革命中客家人问题的促发因素,并从客家人的革命参与和客家妇女的独特作用两个方面揭示客家人对土地革命时期的贡献,同时着重分析了井冈山根据地时期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背后的族群冲突问题。再次,本文以中共视角探讨了对客家人问题的处理,一方面中共主动吸收客家人的革命经验,为中共的革命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另一方面中共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饱受土客冲突的困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为缓解土客矛盾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最后,本文简单总结了中共处理客家人问题的基本经验教训,指出中共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灵活处理会匪问题(袁文才、王佐问题),同时也揭示了由于阶级理论内在的局限与族群冲突的复杂性所导致的中共化解族群冲突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