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报告》披露我国2014年违规次数、诉讼案件数量分别较上年提高了近204%和202%。我国上市公司的合规运营压力正在明显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下的经济。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走向完善。随着上市公司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必然面临逐渐提升的法律风险。并非所有的法律风险都与财务风险有关,但大部分法律风险都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发的投诉案件中,法律法规对审计师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与规范。因此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提升给独立审计带来了更高的风险。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而事务所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是否能根据法律风险对审计风险进行修正呢?上市公司缺失法律风险防控意识是否会对其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造成影响呢?该文以A股资本市场2007-2014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越高,其付出的审计费用越高,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高。证明审计师在审计高法律风险企业时投入了更多的审计资源,在得出审计意见时更加谨慎。其二,"四大"的审计费用相比于我国的内资所并没有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四大"存在明显的质量溢价,法律风险并非主要影响因素。该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有关审计收费、审计意见以及法律风险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加强法律合规性建设,事务所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