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比了用与不用喉返神经监测仪在治疗甲状腺癌二次手术淋巴结清扫术方面的效果。主要是研究了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此种辨认办法对喉返神经的识别,观察了左侧甲状腺癌和右侧甲状腺癌分别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处置期间的出血量、引流量和淋巴结的扫除数量,同时对比了应用喉返神经监测仪时左、右侧喉返神经在手术中的分离时间、损伤率等方面的差异,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还探讨了这种技术在淋巴结清除术中的使用意义,为其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和手术应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单侧甲状腺癌二次手术患者,左侧31例,右侧53例,将其分为两组,也即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组(IONM组)和非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组(非IONM组),前一组为42例,在手术中用喉返神经监测仪来查验、分离喉返神经,后一组42例,在处置期间用通常的暴露法肉眼直视分离喉返神经。术中、术后分别采集总的及IONM组左、右侧喉返神经分别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声带受损情况。术后三天中每天的引流量,以及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3月的声带运动情况。结果:左侧甲状腺癌、右侧甲状腺癌二次手术IONM组所用时间明显小于非IONM组(57.0±5.2和61.2±5.7分钟,P<0.05;59.6±6.8和65.4±5.9,P<0.05);平均在手术处置期间出血量两组差异不明显(10.6±3.4和12.7±4.2ml,P>0.05;11.3.±4.5,12.7±5.6,P>0.05);左侧甲状腺癌、右侧甲状腺癌手术处置后1、2、3天引流量IONM组均明显小于非IONM组(P<0.05);术后1天声带运动异常IONM组要明显少于非IONM组(1例,2.3%;6例,14.2%,P<0.05);术后1周声带运动异常IONM组明显少于非IONM组(0例,0%;4例,9.5%,P<0.05);术后3月声带运动异常IONM组0例,非IONM组1例;IONM组左侧喉返神经所需要的分离时间明显少于右侧喉返神经分离时间(10.6±2.6min和16.5±3.2min,P<0.05),但两者的损伤率无显著差异,(0%和4.5%,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喉返神经检测仪在进行甲状腺癌二次手术淋巴结清除术时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引流量,同时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率,对术后恢复也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会对喉返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有效的上升外科治疗后生活质量,不过在控制术中出血量和清除淋巴结数量方面没有显示出作用。IONM组左侧喉返神经比右侧喉返神经分离时间短,但两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显著差异。这种检测会增加一部分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甲状腺癌时,能够综合考虑适当选择应用喉返神经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