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臂中穴、膏肓俞对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白细胞、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臂中穴”、“膏肓俞”对乳头管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机理。为临床应用臂中穴、膏肓俞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客观的现代科学依据,指导临床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选、配穴。   方法:将96只体重220~260g的SD雌性已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4只:分别为A组 (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针刺治疗组)、D组(药物治疗组)。全部96只雌鼠产后1~6d后经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用75%的酒精对第4对乳腺区域进行消毒。B、C、D3组均采用目前较为公认的急性乳腺炎造模方法,即麻醉消毒后经乳头管每侧注入50μl的1.5×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浊液。造模成功后,A、B组大鼠每日抓取1次,并常规消毒处理与C组相同的穴位;C组大鼠于造模24h后开始进行预设的针刺治疗,每日1次。D组大鼠于造模24h后第4对乳腺区域外涂如意金黄散,每只0.5g/次,每日2次。每日测量记录大鼠体温和体重;于治疗后第1、3、5天检测外周血WBC计数、检测血清TNF-α数量。   结果:造模前后,各组大鼠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前各组大鼠体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各组大鼠体温的比较,治疗1天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5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各组大鼠WBC计数的比较,治疗1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5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各组大鼠TNF-α的比较,治疗1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针刺“臂中穴”、“膏肓俞”与外用药物如意金黄散,均能降低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体温,但针刺治疗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2.针刺“臂中穴”、“膏肓俞”与外用药物如意金黄散,均能显著降低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WBC计数,且最终结果相似,但针刺治疗起效快;3.针刺“臂中穴”、“膏肓俞”与外用药物如意金黄散,均能对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血清TNF-α产生影响,且最终结果相似,但针刺治疗起效快。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教育界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重视。相关研究者都着重在教育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学习
自上世纪末,国内学界对媒介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社会中的新闻教育要注重提升媒介信息素养。  提升媒介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的命题,引发我们思考和实施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思考和实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