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r,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心功能相关的指标,探求CRF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心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并为预测和治疗CRF继发的心脏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9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五种基本证型。并进行分期。测定心脏彩超相关的指标:Tei指数(Tei index)、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与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5种证型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脾肾气虚证(30%)、脾肾阳虚证(27.8%)、气阴两虚证(21%)、肝肾阴虚证(15.6%)、阴阳两虚证(5.6%)。五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501.18±93.57)μmol/L、(684.25±51.48)μmol/L、(787.80±120.58)μmol/L、(685.27±66.03)μmol/L和(1087.00±79.95)μmol/L。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型。 2、Tei指数水平从低到高分布,脾肾气虚证0.473±0.088、脾肾阳虚证0.553±0.101、肝肾阴虚证0.627±0.116、气阴两虚证0.717±0.071、阴阳两虚证0.818±0.055。各证型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 3、IVSd水平从低到高分布,脾肾气虚证(10.64±1.12)mm、脾肾阳虚证(11.39±1.16)mm、肝肾阴虚证(11.57±1.11)mm、气阴两虚证(13.86±0.78)mm、阴阳两虚证(12.71±1.09)mm。除脾肾阳虚组和肝肾阴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证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4、LVEF水平从高到低分布,脾肾气虚证(56.08±7.55)%、脾肾阳虚证(54.33±9.41)%、肝肾阴虚证(56.50±5.72)%、气阴两虚证(46.28±7.59)%、阴阳两虚证(53.66±9.38)%。经统计学分析各证型组的总体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5、Tei指数与IVSd的相关系数r=0.53,表明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结论: 1、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提示 CRF患者在本病初期多数为脾肾气虚,大致按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最终向阴阳两虚证发展演变。 2、部分脾肾气虚证患者Tei指数已经较参考值升高,提示心脏在CRF早期已受累及。 3、根据 IVSd测定情况,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患者出现室间隔增厚,其改变过程与CRF中医证候演变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从脾肾气虚组到阴阳两虚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5、Tei指数与IVSd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作为判断CRF中医证型及转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