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百会压灸不同壮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剂量。方法:本课题共纳入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5例,病人全部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并同意接受研究疗方案的患者。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百会压灸三壮组、五壮组和七壮组,每组各35例。每组均行百会压灸+针刺治疗。制作规定大小的艾柱,在百会穴行压灸治疗,根据分组要求行不同壮数压灸治疗;针刺方案:采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病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路径的治疗方案,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由培训过的医师执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二次治疗后、第三次治疗后、第四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两周治疗后八个时间点评定疗效。用王楚怀《改良的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在spss16.0统计软件上实现。计量资料组内比较,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年龄、证型等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比较采用R×C表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疗效组间比较检验水平α=0.05。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证型、治疗前分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症状评分比较:组内比较:百会压灸三壮组、五壮组、七壮组治疗前、后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百会压灸三壮组与五壮组、三壮组与七壮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次症状评分比较:3.1组内比较:三壮组:第一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与第一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与第三次治疗后、第七次治疗后与第五次治疗后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壮组:各评价时间点分值均较前一评价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壮组:第七次治疗后与第五次治疗后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评价时间点分值均较前一评价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比较:第一次治疗后:三壮组与五壮组、三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壮组>三壮组、七壮组>三壮组,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农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次后:三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五次后:三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七次后:七壮组与三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壮组>七壮组,三壮组与五壮组、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疗程方面:疗程以眩晕最大程度缓解所需天数来计算。三组患者治疗疗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壮组疗程最短,所需治疗次数最少。5.安全性观测:三组病例中没有出现明显压灸不适、晕针、弯针、断针等不良反应。结论:百会压灸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提示压灸五壮与七壮疗效相当,优于压灸三壮;压灸七壮缓解眩晕疗程最短,提示压灸七壮是最佳的压灸治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