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用事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的社会服务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公用事业具有公用性、自然垄断性、基础性、地域性和外部性等显著特征,同时还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因而也存在市场供给的可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用事业建设都是由政府直接投资,私人资本很少介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这种单一供给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吸引私人资本进入的需求日益迫切。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于日趋庞大的私人资本来说,它为社会资本开辟了新的投资方向;而对于政府来说,公用事业民营化是一个机遇,能够缓解地方财政的资金压力,用既定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之也出现不少新问题和新矛盾,一些城市的公用事业改革甚至出现了倒退。因此,在目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期,对各地公用事业改革进行总结,整理思路,提炼路径选择,分析其中的得失利弊,认真定位政府的职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用事业的路径选择为视角,借鉴国外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改革路径的差别,最终落脚到如何增加有效竞争、提高效率、增加社会全体人民的福利。本文的思路是:从总体到个体、从抽象到具体、从特殊到一般、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进行分析总结,借助系统分析、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用事业改革进行梳理,整理出适合我国公用事业的路径。并在现有基础之上,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主要内容安排是:继引言之后,首先概括了公用事业的概念,分析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接着介绍公用事业的基本供给模式,也即公用事业的路径选择;然后总结支持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理论,并归纳国内外公用事业改革的经验,以及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的困境。最后分析了郑州水务的市场化改革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公用事业的供给模式中,以市场和政府合作的混合供给模式最适合我国公用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可以广泛推广。一方面对于公用事业中的非自然垄断部门,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竞争的优势,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而对于公用事业中的自然垄断部门,私人资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动力进入,政府可以作为市场的有效补充,负责公共产品的生产和经营。(2)在对国外公用事业的路径选择进行介绍的时候,将英国的私有化、法国的特许经营以及美国的放松规制和市政债券作为主要案例进行阐述,指出英国的加强竞争和法国的特许经营尤其值得我国借鉴,而美国的市政债券可以作为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选择方案。(3)在对郑州水务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水价对人均用水量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郑州水务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提高水价,应该尽快完成“一表一户”工程,建立完善的阶梯水价制度。(4)政府规制是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对公用事业的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激励私人企业进行充分的竞争,促使企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政府应该在微观上放开,在宏观上管住,对公用事业施行有效的规制。总之,公用事业是个很复杂的行业,它关系到国计民生,不单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并不完全适用自由竞争法则。对公用事业的改革不能照搬其它行业的路径,必须把握公用事业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国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