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关系到人类安全消费和健康消费,关系到出口产品信誉和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尤显不足。本文以中国动物生产、屠宰、加工、经营、消费诸环节的产品质量效益实证研究以及质量监管实践为前提,以动物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质量管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深入研究了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产生,基础理论,体制基础,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贸易争端,质量法规的国际比较,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监管的立法与执法实践,体制改革与创新以及提高质量监管效率等问题。 全文由导论和9章主体内容构成。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其次,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最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给予说明。 第二章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产生:本文研究之所以使用动物(主指饲养动物)及动物产品用语,主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用语解释,也使研究用语与国际用语一致。 质量管理产生的前提在于: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极具脆弱性,管理不善,不仅产品价值会降低,甚至威胁人体健康。本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动物质量管理产生的缘由:一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干预动物生产过程;一方面,满足了人类对动物产品优质、高产的要求,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也给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带来某些污染和破坏,技术污染的严重后果,迫使人类反思,并从法律、管理上寻找出路;二是不同生产经营主体供给的质量结构与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质量需求结构不一致,特别是供给者追求实现质量利润最大化目标与消费者追求实现质量效用最大化目标间存在矛盾,质量供给与需求矛盾要靠管理来调节;三是研究表明,靠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质量保障。政府在质量立法,监督执法以及质量保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动物产品质量管理,正是人类对上述问题深刻反思和不断觉醒中产生的。 第三章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理论,由质量观理论以及质量管理实质理论,质量标准与标准化理论,质量监测与质量监督理论,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理论,以及质量成本理论组成,这些管理理论有效地指导着本文研究实践。作者还探讨了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如从产品安全监督2 中国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研究理论向产品安全控制理论发展,加强产品质量立法、执法及法规管理理论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中,动物产品安全争端理论等。 第四章 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管理的体制基础:质量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与体制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私有制对质量管理的贡献在于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质量管理对象的微观性,从抓工厂质量管理开始,从制定质量标准开始,从质量监测、监督向质量控制及全员质量管理发展。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恰当地体现了这种特质。 资本主义质量管理发展的动力不只是工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激励及市场作用,还产生于私有制条件下,政府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而采取的依靠法律强制对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的压力。 中国质量管理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时代。重在按计划,按标准和条例管理。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种过渡实践,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企业产品质量观,同时也使政府逐步树立了依法监管产品质量的管理意识。但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多部门分权管理体制以及畜牧兽医混合体制严重影响了质量监管效率的提高。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动物及动册品质量标准、协议与国际贸易争端: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熟悉掌握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产品质量贸易标准,相关协议规定,借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履行成员国的义务;同时,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参与标准、协议的修订,维护我国利益,正是设置本章的目的。 在国际贸易中,关贸总协定(GATT)中的例外条款第20条OX 规定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性质,并且最终成为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的基础。20条…)强调只要不蓄意设置对贸易起限制作用的条款,就可采用适当保护国民及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的措施,这一条款实质上认可了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允许技术壁垒。它是由发达国家主持制定并反映发达国家利益。 作为 WTO的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强调非歧视性原则,同时也强调使用关贸总协定(GATT)的例外条款第 20条0卜不过,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旧PS)规定例外条款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危害风险性分析上,且要有科学依据,如无充分的科学证据,则不再坚持。 国际动物流行病办公室(OIE)强调国际动物健康规则规定的动物健康标准,所有WTO成员国必须遵守。WTO的卫生检疫措施(SPS)协议规定:进口国要求的额外条件只有经科学验证合理,才有权提出高于国际动物流行病办公室(O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