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表面机械研磨铜锗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梯度结构的材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关系,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前提下还能较好的保持材料的塑性。此外,由于梯度结构的独特性,还具有很好的表面耐磨性、抗疲劳等特性,因此在近些年受到了许多关注。但是,目前在有关梯度结构材料的制备、梯度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以及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方式在不同层错能的铜锗合金中制备具有梯度结构层(Gradient structure,GS)的试样。通过对铜锗合金(Cu-0.1 at.%Ge、Cu-5.7 at.%Ge和Cu-9.0 at.%Ge)在低温(77 K)下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获得具有梯度结构的铜锗合金样品。经实验分析表明,梯度结构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并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塑性。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测分析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的样品中,中等层错能(54 mJ/m~2)的Cu-0.1 at.%Ge合金表层具有大量的位错缠结(Dislocation tangles,DTs)与位错胞(Dislocation cells,DCs),未观察到孪晶。较低层错能(15 mJ/m~2)的Cu-5.7 at.%Ge合金中观察到大量密集的孪晶结构,在低层错能(8 mJ/m~2)的Cu-9.0 at.%Ge合金中处了少量孪晶外还观察到大量密集的堆垛层错。拉伸实验表明,经过处理的样品中,Cu-5.7 at.%Ge合金表现出了最佳的强度-塑性匹配,其屈服强度提升至退火样品的三倍以上且是所有合金中提升最为明显的,同时很好的保存了塑性。Cu-9.0 at.%Ge合金虽然屈服强度仅为退火试样的两倍左右,但其保持了90%以上的塑性。而Cu-0.1 at.%Ge合金样品虽然屈服强度提升明显,但塑性降低程度相对要高。分析表明,屈服强度的提升主要是由梯度结构层贡献的。包辛格实验显示,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样品的背应力要高于退火态样品,Cu-5.7at.%Ge合金样品梯度层具有的背应力最高。背应力主要由几何必须位错(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GNDs)产生,EBSD数据表明,Cu-5.7 at.%Ge合金表层GNDs密度最高,与包辛格结果吻合。均匀延伸率会受到变形过程中动态回复及孪晶、层错等结构的影响。应力松弛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的Cu-9.0 at.%Ge合金样品的可动位密度变化与退火态样品基本一致,即位错湮灭速率与退火样品基本一致。因此,样品保留了最佳的塑性。
其他文献
目的:体外研究莪术醇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中IGF-1R/PI3K/Akt/GSK-3β通路及其下游分子的影响;探究莪术醇诱导的CNE-2细胞增殖抑制、周期阻滞、细胞凋亡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岩浆包体,SiO2(50%-62%)低,K2O+Na2O(7.01%-9.4%) 高,里特曼指数(δ)为5-9,F、过渡性元素和稀土元素富集。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红军建军史上的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整个会议所凝聚和传承下来的古田会议精神,为我党、我军建设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古田会议从党建
广义的河流分级包括水系划分与狭义的河流分级。倡导“自小河而大河”河流分级Horton法,并提出了与水系划分相结合、选用“最小单元河流”和引入河流树状图表等3点主要改进。
从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出发,分析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抹灰工法.
近代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摆脱了神学,解放了自我,抬高了理性,因而促进了科学与民主,推动了世界现代化事业。同时,信仰和道德被贬抑,资本释放了贪欲,自我成为新的上帝,理性成为双刃剑,人
报纸
本文依据资料的采集,提出了青藏高原131种水鸟和26种与湿地密切相关的其它鸟类名录,并对其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和加强保护工作的建议。
限于矩形混凝土灌注桩的截面特征,目前尚无专用成孔设备,我们在施工中利用GB—26型、SG—40A型液压成槽机进行矩形混凝土灌注桩造孔,通过试桩和施工过程中对矩形混凝土灌注桩
【正】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国际经营战略的一个主流,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工业发达国家无疑国际竞争力就强。从世
本文应用单变量GARCH模型和互相关函数探讨了不同市场之间的收益和波动的溢出效应;仿照收益的概念提出了“波动演进”,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波动和收益溢出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