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借助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对NSCLC的预后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评估,并讨论这些因素间的相关性,综合多种相关因素,评估它们对预后的影响,试图提供更准确的方法评估NSCLC的预后,同时为NSCLC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5例,其中接受常规放射治疗者3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者36例,常规放射治疗根据胸部X线片及CT扫描于模拟机下透视定位,给予前后两大野垂直对穿照射,包括影像学可见的原发病灶及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加量野根据二维TPS计划避开脊髓给予斜野对穿照射,总剂量60~66Gy/30~33次/6~6.3周;适形放射治疗用热塑体模固定体位,CT扫描模拟定位,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的数字化传输、三维重建,勾画肉眼可见病灶靶区(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即GTV),GTV外扩1.5~2.0cm作为临床靶区(CTV),总剂量60~70Gy/30~35次/6~7周。肿瘤或淋巴结直径和体积通过测量CT扫描断层片获得。CT扫描层厚3~5mm,淋巴结直径≥1cm时考虑转移,分别测量原发肿瘤或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层面上的两个垂直直径,由CT显示的病变层数计算肿瘤或淋巴结的长度,如果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则按一个淋巴结计算体积。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组间均衡检验采用χ2检验,变<WP=4>量间的关联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显著性差异采用双尾的Logrank法检验, Cox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的多因素分析,评估独立预后因素。应用预后指数综合多种因素更好的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结果: 本研究随访日期截止于2003年底,随访率100%,整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77个月,12个月、18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54.67%和27.54%。近期治疗效果CR 者25例,占33%,CR+PR者 64例,占85.33%,NC+PD者 11例,占14.67%。单因素分析对总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原发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体积,最大转移淋巴结直径,T分期,总疗程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急性放射性肺炎。原发肿瘤直径和肿瘤体积与T分期均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将肿瘤直径或肿瘤体积与T分期联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因素对总生存率有预后价值,且预后效能较单一因素的预后效能提高;此外,原发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相关关系,联合二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对总生存率有预后价值,预后效能亦见明显提高。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直径、肿瘤体积,T分期,总疗程时间,急性放射性肺炎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在Cox逐步回归模型中,偏回归系数(β值)能够代表该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每个因素分组值代表该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的大小,影响最小者分组值为0,以此类推为1、2。结果可见PI值较小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PI值较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显示出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单个预后因素更好反映NSCLC患者的预后。 <WP=5>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肿瘤直径、体积,T分期,总疗程时间,急性放射性肺炎,血红蛋白水平对NSCLC放射治疗的生存率均有明显影响,这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指标。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NSCLC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