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这一意象,集多种动物特点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图腾,蕴含民族大一统的信念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和人们认知中有着丰富内涵及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在我们充满神秘色彩的语言中。在汉语中,龙的表达在数量及意义上都颇为丰富,蕴含大量隐喻意义,这表明了龙的语言文字表达与中华文化及人类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龙语言表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认知基础,同时对探索语言文化认知三者的关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实,先前不少学者对龙这一典型的意象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探索,就语言学角度而言,有对龙字本身意义演变的讨论,也有从认知和文化因素分别阐释龙的意义等,但这些相关研究都并未将语言,文化,认知三者作为有机整体来进行讨论,法萨德·谢里夫(Farzad Sharifian)提出的文化语言学理论及分析框架为语言的文化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然鲜有学者从此角度进行讨论。鉴于此,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中龙的四字成语的隐喻意义进行分类分析,进而根据法萨德·谢里夫(Farzad Sharifian)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及分析框架,阐释其隐喻意义背后的文化认知原因。尝试解释以下两个问题,一、汉语涉“龙”四字成语中有哪些概念隐喻意义?二、汉语涉“龙”四字成语的概念隐喻意义的文化认知基础是什么?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汉语涉“龙”四字成语的概念隐喻意义,可以从“人”,“具体实物”,“抽象事物”不同的目标域分为三大类,即“人是龙”,“实体是龙”,“抽象事物是龙”。根据所搜集的语料,“人是龙”这一概念隐喻最为丰富系统,人们用龙所拥有的外貌,精神面貌,声音,龙所赋予的才能,个性特点,以及龙所象征的权利,权威,成功,来刻画人所具有的相应特征;“实体是龙”中蕴含着五个从属概念隐喻,包括“美味佳肴是龙”,“华丽篇章是龙”,“隽永书法是龙”,“灵动画作是龙”,“巍峨地势是龙”;最后“抽象事物是龙”也包含“成功是龙”,“考试是龙”,“时间是龙”,“心愿是龙”,“事件是龙”以及“形状是龙”这六大从属概念隐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成语可能拥有不止一个概念隐喻意义,便可同时归为以上的概念隐喻类别中。第二,根据文化语言学的分析框架,对汉语涉“龙”四字成语为何具有丰富概念隐喻意义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文化认知阐释,分别为“龙的文化范畴”,“龙的文化图式”以及“龙的文化隐喻”,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其一,“龙”属于中国十二生肖的这一文化范畴的次范畴,它是其中的基本层次,因此具有信息包容性,丰富性,以及知觉凸显性这样的认知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可以通过龙的外貌,龙的神性,龙崇拜这些文化认知因素来阐释;其二,“龙”的文化图式可从角色图式,事件图式,情感图式这三个方面揭示,龙这一意象与我们人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中华文化中,中华儿女视“龙”为祖先,为天地之神的意识已根深蒂固,出现各式各样与“龙”有关的文化习俗以及节日事件,对龙大多都保持着一种积极美好的情感态度,因此这些文化认知也深刻影响这龙的语言表达;其三是龙的文化隐喻中的世界观,中华历史文化中,“和而不同”以及“农业文明”所孕育的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勇敢智慧,团结友善等美好信念价值观也铸就了关于“龙”大量的隐喻表达。以上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际意义,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的文化认知研究,为人类探索语言,文化,认知三者的关系提供了新范例,另一方面,对“龙”字成语的深入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传承与传播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英汉翻译以及语言教学方面也提供些许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