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输出假说中的元语言功能为视角对英语中汉语音译借词进行研究。元语言功能源于Merrill Swai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这一假说包含了三个功能,即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反思功能。它们在促进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很关注可理解输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特别是对此假说三个功能中的前两个(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多有涉及。而元语言反思功能是指当学习者需要表达一个意思,却失败不得不再次尝试的时候,对自己的目标语用法进行的反思。鉴于翻译追求对等,而在翻译一些汉文化内涵深刻的词语时,会有元语言活动参与其中,而元语言知识的多寡又会在反思过程中影响其输出结果。因此本文以汉语音译词为元语言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元语言功能在音译输出时起到的作用。为有效地展开此研究,文章提出一个问题三个假设,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论证。首先,基于前人研究,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多的元语言知识,与元语言知识较少的低年级学生相比,问卷调查表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更多的语言反思,并且更多地使用音译。其次,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学生经讲解相关元语言知识后,和高年级学生相比,实验结果证明,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但是在范围和程度上都不如高年级学生,主要归因于他们总体语言知识不如后者。最后,同样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有无相关元语言知识,实验表现也有所不同。实验证明,有元语言知识的受试对象在翻译汉文化底蕴较浓的词语时,更倾向于反思自己的语言形式和措辞,并使用音译。本文分析了元语言活动对音译输出的促进作用,指出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元语言知识,以充分发挥元语言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影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