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下的“空壳村”研究——以苏北Q村为个案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传统农业型社会向先进科学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结构开始整体性变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更加显著。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流动和转移,除了国庆、过年等放假时间比较长的节假日回村,其他时间均在城市工作、生活、居住,使得许多农村的发展处于停滞、萎缩的状态之中,本文将其称为农村的“空壳”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害于小城镇的发展,有违于社会的平衡发展,要想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其本质。   本文在社会变迁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江苏北部Q村为个案进行实践调查,并且以Q村周边农村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为辅助资料,了解了Q村“空壳”的现状、演变、后果,分析了“空壳村”出现的原因与危害,最终预测了这种村落的最终归宿。具体来讲:首先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总结和回顾国内外关于“空壳村”研究的相关状况及内容,综合各学科已有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成果来确定研究的理论视角,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本论文的研究。其次,进行“空壳村”“空心村”等相关专业术语的概念界定,指出空壳村的有关现状表现,有助于人们清楚明白的了解“空壳村”的内涵。接着以江苏北部Q村为个案进行实践调查,结合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空壳村”的演变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的探讨。最后,通过Q村以点到面,指出了Q村在社会变迁、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表征意义,预测了以Q村为代表的“空壳村”的最终命运归属,并最终提出“空壳村”治理的总体设想与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表象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学生的表象能力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法。实验通过对比表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表明在羽毛球杀球技术教学中,表象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如何加强团组织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营造氛围,协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承上启下,起到桥梁
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研究,社会支持是一个很典型的研究方向,社会支持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其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对吸毒成瘾者的社会支持进行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