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在众多的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TiO2表现出在光照下的强氧化性、无毒和长期光学、化学稳定性等在净化环境方面的诱人应用前景。Ti基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具有独特的高度有序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电极可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特性、强的化学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高的量子效应、简易的制备过程及可重复使用等特性,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现出比TiO2纳米颗粒膜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然而,在TiO2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高限制了其光催化效率的提高。此外,锐钛矿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只有波长λ<387nm的太阳光才能使其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太阳能利用率仅3-4%。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多种制备方法和改性技术,以期提高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催化效率和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本工作旨在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对TiO2纳米管阵列膜进行改性,以期提高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催化效率,并扩展其可见光响应。一方面,分别通过Ag纳米颗粒负载和CdS/Ag纳米颗粒共负载,利用Schottky效应、电场辅助及Z型结构的优势,提高TiO2纳米管阵列膜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另一方面,分别通过CdS纳米颗粒耦合和等离子体型Ag纳米颗粒负载,利用CdS窄禁带及Ag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简称SPR)效应,扩展TiO2的可见光光吸收和光电化学活性。利用SEM、TEM、EDX、XRD、XPS、Raman、UV-vis漫反射谱、光致发光谱、光电流谱等手段对改性后的纳米管阵列膜的表面形貌、组成成分、晶型结构、光吸收性能、光电化学活性进行表征,并通过对甲基橙或亚甲基蓝的降解考察其光催化活性。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应用单向电流脉冲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面成功地沉积了高度分散、负载量可控的Ag纳米颗粒,获得了Ag纳米颗粒负载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时下,TiO2纳米管阵列膜负载Ag后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了有效的分离,光电流和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ncident photo to curr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简称IPCE)显著增大,Ag-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催化活性比单纯TiO2纳米管阵列膜明显提高;在Ag纳米颗粒和电场辅助协同作用下,Ag-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电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
2.通过调控电沉积液中Cd2+、S的浓度和S/Cd比,实现了CdS纳米颗粒在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面的室温电沉积制备。CdS纳米颗粒均匀地沉积在TiO2纳米管内、外壁上和管底部。光电流和IPCE结果表明,CdS纳米颗粒的耦合不仅提高了TiO2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光响应可拓展至可见光区,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率。
3.通过两步电化学沉积法构筑了Z-型CdS-Ag-TiO2三元复合纳米管阵列膜。光致发光的测试表明,Z-型CdS-Ag-TiO2三元复合纳米管阵列膜的光生电荷分离率高于CdS-TiO2和Ag-TiO2二元复合纳米管阵列膜,也明显高于纯TiO2纳米管阵列膜。光催化实验表明,Z-型CdS-Ag-TiO2三元复合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催化降解MB的活性高于CdS-TiO2和Ag-TiO2二元复合纳米管阵列膜,而且比纯TiO2纳米管阵列膜提高了约1.7倍。
4.应用换向电流脉冲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面成功地沉积了高度分散、负载量可控、颗粒尺寸可控和沉积位点可控的Ag纳米颗粒,获得Ag纳米颗粒负载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UV-vis光谱和光电流测量表明,在可见光区域,等离子体型Ag-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吸收和光电响应均比单纯TiO2纳米管阵列膜有明显提高,光吸收和光电活性与管阵列膜表面Ag纳米颗粒的分布、负载量、颗粒形貌及颗粒尺寸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