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的发生也日益突出,其中弧菌病成为制约大菱鲆养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患腹水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用该菌株免疫兔制备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方法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用Sarkosyl法提取该菌株与主要水产弧菌及其它属细菌的主要外膜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主要外膜蛋白的结构组成及其抗原性。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2002年6月,山东省荣成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大菱鲆幼鱼腹水症,病鱼症状为腹水、食欲下降、体表溃疡、眼球突出等,发病水温为16-17℃。本研究从患病鱼体腹水中分离纯化到的一株优势细菌SR1,利用SR1对健康大菱鲆幼鱼进行人工回接感染实验,确定该菌株SR1为大菱鲆腹水症的致病菌。经计算其半致死量LD50为1.4×106 CFU/尾,表明SR1为较强毒力的菌株。菌株SR1经常规生理生化及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在此基础上,又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31 bp,在GenBank核苷酸序列数据库中的存取号为DQ269211,对菌株SR1 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菌株SR1的HSP60基因,经PCR扩增,得到菌株SR1的HSP60基因部分序列长度为507bp ,在GenBank核苷酸序列数据库中的存取号为DQ269210。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84%。综合上述结果,菌株SR1可鉴定为溶藻弧菌。用菌株SR1的全菌免疫新西兰白兔,发现SR1能有效地刺激新西兰白兔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得血清抗体效价为6 400。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检测表明该血清与菌株SR1发生特异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