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栖息地变化、核心栖息地与廊道识别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lintianx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是世界上体型最大、分布最北的虎亚种。东北虎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东北虎在我国濒临绝迹。东北虎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其保护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与措施,20年过去了这些措施对东北虎栖息地的恢复起到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还不得而知。在人为主导景观内有效保护大型猫科动物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对其核心栖息地及连接核心栖息地的廊道进行准确的识别和保护,为了使研究结果能为保护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这些工作应该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另外,道路广泛分布在老虎栖息地内,东北虎家域大可能需要穿越这些道路,准确预测东北虎穿越道路的地点对于维持道路安全、种群连接度,促进东北虎向中国内陆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范围、长时间的东北虎及其猎物监测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野生动物调查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物种分布模型、生态廊道模拟、系统保护规划手段对中国东北虎在区域尺度和景观尺度上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东北虎栖息地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信息网络监测手段、遗传样本DNA监测技术、自动相机监测技术、雪地样线调查等方法收集了自2000-2019年的东北虎出现点信息,将其划分为两个时间段:2000-2005年、2014-2019年。利用仅出现点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并进行调参优化,模拟了两个时间段的栖息地适宜性,并评估了栖息地变化和保护成效。模型优化结果显示依据AICc准则选择的最终模型的特征类型为LQ,正则化系数为1;三个模型评价指标AUC、TSS、CBI都显示模型表现良好。对比两期结果发现:近20年,东北虎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 8115 km2;研究区栖息地适宜性有显著提高的区域面积为13731 km2,其中保护区外占12398 km2,保护区内占1333 km2;研究区栖息地适宜性有显著降低的区域面积为1438 km2。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保护工程对东北虎栖息地的保护作用不止在保护区层面上,对保护区外区域也起到了恢复作用。尽管栖息地数量和质量有所上升,但东北虎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破碎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森林面积的增加、人为干扰降低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升高是驱动东北虎栖息地增加的主要因素。2.东北虎核心栖息地与廊道识别在2012-2019年东北虎及其猎物监测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叠加物种分布模型(SSDM)模拟了有蹄类猎物的相对丰富度,采用集合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东北虎适宜栖息地;使用空间概要的连接度模拟方法识别了东北虎核心斑块与斑块间廊道,并对核心斑块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最后在平衡东北虎保护与社会经济因素下,识别了保护区网络扩展的优先区域。本章的主要结果如下:(1)集合模型显著提升了东北虎栖息地模型的表现能力,AUC与TSS分别达到了 0.935和0.737.有蹄类猎物丰富度对东北虎分布的影响效应最大,变量重要性达到了 68.2%。最终集合模型显示东北虎栖息地适宜性高的地方主要出现在珲春-绥阳靠近中俄边境的区域,天桥岭-穆棱保护区一带,张广才岭南部、完达山东部、老爷岭北部部分区域;(2)阻力核方法识别出了研究区内的核心斑块,其中4个斑块面积超过2000km2,其重要性排名依次为:珲春-绥阳斑块,完达山东部斑块、天桥岭-穆棱保护区斑块、黄泥河-小北湖保护区斑块;目前的保护区网络只覆盖了核心斑块23.4%(2387 km2)的面积,加上即将正式成立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这一比例将上升为44.5%(4542 km2)。景观连接度分析发现山系内部的斑块之间相互连接,而完达山区域斑块与其他山系内斑块之间缺乏联系;(3)平衡生物和社会经济因素后的保护区扩展优先区域主要在完达山东部、张广才岭南部、老爷岭-大龙岭区域,以及张广才岭北部和完达山西部的小部分区域。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穿越道路地点识别基于2012-2019年的东北虎监测结果,使用多尺度随机森林栖息地模型分别对雄性东北虎和雌性东北虎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模拟,使用连接度方法分别识别了它们的移动廊道网络,识别了东北虎廊道网络与主要道路的交叉点并进行了优先性排序,并使用东北虎实际穿越道路的点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东北虎对不同栖息地变量的响应随尺度变化,多数变量都在较大尺度上响应最强烈;(2)多尺度随机森林模型对雄性东北虎和雌性东北虎出现概率的预测表现在AUC和TSS两个指标上都非常优秀,两者模型的AUC值均超过0.9,TSS值超过0.75;(3)东北虎的核心栖息地分布在公园东部及东南部,其中34.29%的核心栖息地被已建保护区网络覆盖;(4)东北虎廊道网络与道路交叉点发生最多、强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珲春至东宁国道G331上,占据了排名前十中的七个;(5)基于东北虎实际跨越道路的点,使用空间随机方法验证表明基于连接度模拟方法可以较好预测东北虎移动路径与道路的交叉点。研究结果可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实施道路影响减缓措施提供科学识别方法,降低景观阻力,提升景观连通性,同时也降低人虎冲突发生的概率。
其他文献
学位
森林和草原交错地带通常是树和草两个生物群落共同驱动下的过渡区域,呈现出树-草共存的混合地貌,是脆弱、敏感和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林业工程的发展中,恢复与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地带的植被生态环境,对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和防御自然灾害是十分重要的。足够的降雨有利于树、草生物量的生长,林火的干扰又影响树、草生物量的比例,因此降雨和火灾是影响树-草交错带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根据气候或火况等环境参数的变化,开展
学位
新文科背景下,提出大学生要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本身的技能和素养,而且还需要提高他们跨文化的能力。除了增强本国文化的学习,也需要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要树立本国文化自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才。
狼与牲畜的冲突代表了亚洲野生动物管理的一个主要议题。在亚洲,狼种群与畜牧业广泛重叠,位于俄罗斯Zabaikalsky Krai南部的部分生态区,这一议题表现得尤为真实,主要原因在于狼是在此地分布最广泛的大型食肉动物,而且当地居民依靠农村饲养的牲畜维持生计。在Daursky和Valley of Dzeren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被Daursky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统治),人狼冲突是一个问题,那里有许多狼群
学位
学位
木质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原材料,与钢铁、水泥、塑料等原材料相比,是唯一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合理利用木材的自然属性,提高木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进行木质工程材料的研究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需求。点阵夹芯结构集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于一体,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轻质、强韧性材料。本文从新型木质基工程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低碳、环保的木质资源为原材料,结合点阵夹芯结构轻质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可降解、可再生、无毒性且廉价易得等优点,可以代替石油基资源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功能材料。当前,采用各种纳米结构对纤维素纤维(CFs)进行功能化已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中,采用一类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对CFs进行功能化所得到的新材料,一方面MOFs赋予CFs许多新的功能(如荧光、抗菌、阻燃和光催化等),另一方面CFs为MOFs充分利用提供合适的柔性基
木材是一种天然性材料,是家居、建材、交通等领域的理想原材料。空洞、裂缝、腐朽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降低其质量,影响其使用价值。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检测样本的前提下,对样本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和成像,对提高木材利用率,预测板材特性,评估古建筑木构件和古树名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以原木内部缺陷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成像研究。应力波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