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我国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以来,体育受到人们之广泛关注,体育行为是人们进行的身体实践活动,其发展也是备受瞩目。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发展关乎到我国的发展,然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但是精神饱满,活泼好动,并且其群体作为接受系统教育之开始阶段。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有康健的身体,他们的体育行为成为社会的聚焦点。本文通过以滨州市滨城区的8所小学中3-6年级小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滨州市滨城区小学生健康及空闲时间的生活方式等现状,并以:滨州市滨城区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选择、时间选择、空间选择、组织形式以及体育消费情况等几个体育行为特征进行的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观因素有小学生自身身体状况、自身兴趣爱好、个人心理状态和特征、自我观念和价值观、性别因素以及自身体育、健身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客观因素有学校环境、家庭因素、社会环境与资源因素等方面。根据发现的症结提出相应的处方,使滨州市滨城区小学生体育行为在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滨州市滨城区小学生没有太多的体育意识,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很高,但没有对一项体育行为方式有很强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由于其年龄特征的特殊性,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动机较为单一,多为放松娱乐;小学生的体育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体育行为的活动项目、时间、空间、组织形式,消费等特征都有所发现;影响滨州市滨城区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存在多元化,主要是小学生个人自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个人心理状态及特征以及缺乏体育知识等;主观因素和学校、家庭、社会氛围等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