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南部村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村级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要求,在众多评价指标中筛选出林草覆盖度、有机质含量、劳动生产率、人均纯收入、土地生产率、文化程度、通信状况等1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淳化县的西坡村,延安市宝塔区的飞马河村和南沟村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指出在黄土高原中南部这一生态区域内村级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模式。然后,以西坡村为例,在土地生产力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村进一步发展的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案,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评价表明,西坡村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得分为0.8745,飞马河村次之为0.4143,南沟村最低为0.1101。评价结果与三村落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证明选用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 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应按“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的模式运行。因为该模式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3. 村级土地生产力指数PI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原面较高,坡面较低。在原面上,PI值较高的地块靠近农村居民点,地面平缓、土地肥力较高、土壤为黄墡土和黄盖粘黑垆土。在坡面上阴坡地块的PI值一般要高于阳坡地块。各土地生产力单元的现实生产力与PI值的高低关系密切,总的趋势是PI值高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高,反之,PI值低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低。4.西坡村土地生产力可依PI值大小划分为七级,各级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案为:第一级,宜种植最低限度的粮食作物以满足全村人口最基本的口粮需求和经济效益高的苹果;第二级,宜全部发展成为速生用材林地或菜地。做林地时先种植可饲用豆科灌木,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再行造林;种菜时应将土地修成条田,同时应配合种植人工草防止水土流失。在坡脚处应种植根孽性强的速生树种,使其串根蔓延固地,与坡面上的水土保持林建设相互衔接;第三级,宜发展成为牧业和水保林用地,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第四级,宜发展成为经济林和人工草用地。在建设经济林地时,树木的密度不宜过大,种植人工草不但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以提供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饲草;第五级,此类土地一般坡面较大而展,可先将一些土地修成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最终应将坡式梯田也变成水平梯田,其建设目标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灌木和经济林的共生体系;第六级和第七级,划分为生态修复区,为了加快其生态恢复进程,仅做简单的规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