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建设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风险伴随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和突发灾害频频凸显。在城市应急管理中,我国政府因其地位、职责所在,以往扮演主角,起主导作用,但在新时期,“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应急救灾的功能,形成政社协同合作的新局面,最大程度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害,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本论文基于城市应急管理视角展开对专业性社会组织的建设,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社会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新局面,弥补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失灵问题,以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与效能。以城市应急管理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建设理论为实践指导,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对社会风险加剧、政府应急救灾反应能力明显滞后的弊端分析,发现社会组织在城市应急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专业救援组织—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简称“公羊队”)的实地调研,对该社会组织建设工作和应急救灾实践的深入探究,发现其取得成效背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由此为折射点,引申出我国目前城市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再通过与国外先进国家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经验借鉴,提出适合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建议。
其他文献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缔约过失责任,突破了契约法传统上的违约责任体系,将法律规制的触角延伸到契约成立之前,极大的保护了任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但实践中,缔约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涌现,不仅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和财产权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且严重破坏了食品市场的有序环境,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产生
对于犯罪,实施者是犯罪主体,责任者是犯罪主体。所以,对犯罪的定义,是围绕主体来展开的,而不同的观点,也是针对主体来讨论的。目前刑法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的种种争议,也是围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