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Cu互连中NbxSi1-x扩散阻挡层的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深亚微米工艺的不断发展,Cu因其低电阻率以及良好的抗电迁移能力成为了新一代的互连材料。然而,Cu和Si元素扩散造成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为了阻止Cu的扩散同时提高Cu与Si之间的粘附性,在Cu互连线外添加一层扩散阻挡层的技术十分必要。寻找能够有效克制Cu扩散的阻挡层材料已经成为近年来Cu互连技术研究中的重点研究之一。在对Cu互连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扩散阻挡层制备工艺和阻挡层材料发展的趋势进行介绍后,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和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 (100)衬底上制备了 NbxSi1-x薄膜和Cu/NbxSi1-x薄膜。Cu/NbxSi1-xSi样品分别在600℃、650℃、700℃和725℃真空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并保温60min。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四探针测试仪对NbxSi1-x阻挡层的化学键组成、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电阻率进行分析。利用四探针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的Cu/NbxSi1-x/Si样品的电阻率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使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的NbxSi1-x薄膜厚度约为20nm,NbxSi1-x薄膜表面光滑。XRD结果和TEM结果表明Nb95Si5阻挡层中存在Nb5Si3晶体,其它NbxSi1-x阻挡层为非晶态结构为主,Nb89Si11阻挡层中存在Nb3Si微晶。NbxSi1-x阻挡层的化学键组成包括铌-氧键、铌-氮键、铌-硅和硅-氧键。四探针测试、XRD和XPS实验结果揭示除了 Cu/Nb95Si5/Si样品和Cu/Nb63Si37/Si样品分别在650℃和700℃发生失效,另外两种Cu/NbxSi1-x/Si样品在700℃下退火处理后仍能够保持完好。综上所诉,NbxSi1-x阻挡层能够作为一种全新的扩散阻挡层用于Cu互连体系中,Nb89Si11成分的阻挡层同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
其他文献
在我国医用X线工作人员辐射流行病学研究中,建立辐射剂量重建模式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从1985起,已逐年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剂量监测资料,因而整个剂量估算模式建立的重点是1985年以前这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难取性结石的胆道镜治疗方法。方法62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6周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625例患者中619例结石取净,取石成功率为
BGA(球栅阵列)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新型芯片封装形式在业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上,因此,BGA焊点的质量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基于X射线数字图像处理
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elativistic Klystron Amplifier,RKA)是一种输出功率在吉瓦(GigaWatt,GW)量级的微波器件,其电子束产生、束波互作用、微波提取、电子束收集是在不同区
Love波器件由于能量主要分布于波导层中,而且Love波不存在基片法向量的位移分量,与基片表面及波导层负载间耦合非常小。因此,在电子器件、传感器、生物分析芯片等领域得到了
Cd1-x Mnx Te(CMT)晶体属于II-VI族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被称为第二代稀释磁性半导体材料,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Cd1-xMnx Te材料,由于其顺磁Mn2+离子的存在,使得Cd2-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工艺尺寸不断缩小,电源电压持续降低,电路的节点电容不断减小,电路节点翻转所需要的临界电荷相应减小,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瞬态变得愈发严重。同时由于时钟
集成电路芯片越来越多地成为重要信息的存储载体,这些信息需要得到保护;同时,芯片内部的电路结构本身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也需要得到有效保护。技术的进步使得针对芯片的各种
折叠插值A/D转换器由于采用折叠技术和插值技术,在实现超高速高精度A/D转换器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力,但是由于折叠插值A/D转换器采用全开环结构,工艺失配引入的失调失配误差会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