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作为教育改革之核心备受人们的关注,而且教师在课程实施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让教师直接介入课程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让教师在参与整个课程运作的过程中创生课程,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将有助于课程的成功推行、真正落实和逐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其整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课程特点给教师的课程创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对教师的课程创生予以探讨。主要回答和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师是如何进行课程创生的?教师的课程创生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课程创生能力,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本论文着力于实践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以及能够反映教学事实的课堂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课程创生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厘清了课程创生的主要概念,基于课程创生的理论,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教师课程创生的三种表现方式:课程目标的创生、课程内容的创生以及课程实施的创生,通过对教师课程创生表现方式的分析,构勒出教师开发课程的愿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桂林市某小学为个案,对该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教师的课程意识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觉醒,但意识与践行之间存在落差,其主要反映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就对课程主体而言,教师对课程主体认识模糊,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第二,在课程资源上,虽然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有所重视,但在实践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于单一。第三,在课程实施上,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仍然引向预设。第四,在课程反思上,更多的依赖于专家。鉴于以上调研结果,针对实践中教师课程创生存在的问题,借鉴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就促进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提出如下见解: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师个人课程观;开展校本研修,建构学校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培养批判反思意识,拓展教师课程创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