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并体现着民族精神与人类文明,它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印记,更是其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口传亲授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其传承与发展的,而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脆弱。伴随全球化趋势的日益蔓延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显得越发紧迫和重要了。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应建成以政府为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保护与传承机制。目前,我国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与此同时媒体行业亦非常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大了对它的宣传力度,在广大媒体的助力下,很多优秀的非遗题材纪录片应运而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传播上,纪录片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不但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的面目翔实地记录下来,同时能够凭借自身传播优势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和提升其社会认知度,因此这一方式逐步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大重要途径与方式。在本论文中,所选研究对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创作现状,基于本课题研究需求,笔者选择了《马家窑彩陶》这一个人作品作为研究案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各相关方面包括表现手法、叙事方式、创作原则,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详细来说,本文是由四大章节所组成的。其中,在本文引言部分主要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论述,即主要介绍了本课题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动机,创新点,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现状等。本文第一章,主要概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及马家窑彩陶的界定概念,从其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对非遗纪录片现状及其存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历史、文化和艺术角度明晰其价值;第二章对非遗纪录片创作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有的优秀彩陶文化纪录片,对纪录片的内容进行了专特的剖析。第三章结合当代媒体发展,分析现有非遗题材纪录面临的问题而且逐一与自己的片子进行了对比并肯定了非遗纪录片对非遗的积极作用;第四章对毕业作品《马家窑彩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引出思考肯定作品的文化意义。在本论文中,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相关创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此类纪录片创作供给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指导与理论借鉴,同时加强纪录片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用。此外,笔者还期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马家窑文化彩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进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行动中来,并未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启发。
其他文献
随着各国对近海作战的重视,浅水中爆炸引起的界面效应逐渐在军事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涉及到水-空气界面以及水-底面对爆炸冲击波和爆炸气泡的作用,浅水中爆炸具有丰富
21世纪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合作的
"集装箱运输可视性系统"是一个综合了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的全球国防运输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高度重视应用集装箱运输可视性系统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自动识
1中国大陆港口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集装箱运输量也大幅增长.目前东北亚地区的集装箱货流已逐渐减少对日本、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传
众所周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67万亿元,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