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以其矿床规模巨大、类型多样、研究程度最高而备受关注。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又一个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斑岩型矿床。本文选取矿集区内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拿若矿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了解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展开了详细研究。拿若铜(金)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中,2013年又在矿区西侧发现了产于隐爆角砾岩中的铜(金)矿体。矿体长度大于1300m,延深超过500m,Cu、Au元素在空间上存在两个浓集中心,分别对应含矿斑岩与隐爆角砾岩。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矿物成分、脉系类型和热液蚀变均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特征,并划分为岩浆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3个成矿期。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精确定年,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19.62±0.64Ma;对辉钼矿开展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模式年龄变化于116.6-118.5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117.62±2.3Ma,代表了拿若铜(金)矿成矿年龄;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斑岩体具相对高硅、富钾、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方面表现出轻稀土较富集,δEu亏损不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缓倾斜的分布模式;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Sr)和活泼的高场强元素(如:U、Th),相对亏损稳定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Ti),具有岛弧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拿若矿床成矿作用与多龙矿集区内其他斑岩型矿床一样,是同一构造背景下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产物,是特提斯洋壳板片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块下,经过洋壳脱水作用产生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岛弧环境,属岛弧型铜(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