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报告基于语用学专著《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的翻译实践项目。该书计划出版英译版本,笔者于2021年初受到委托,参与该书的翻译。在与翻译这本书的其他项目成员讨论分工后,笔者负责了该书第四章的翻译任务,并于2021年12月底完成翻译工作。该章在现代词汇语用学的视野下,以语用学的成熟理论为解释框架,对汉语话语理解中的词汇学语用充实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对该文本的语言特征分析,笔者采用了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基于语用学专著《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的翻译实践项目。该书计划出版英译版本,笔者于2021年初受到委托,参与该书的翻译。在与翻译这本书的其他项目成员讨论分工后,笔者负责了该书第四章的翻译任务,并于2021年12月底完成翻译工作。该章在现代词汇语用学的视野下,以语用学的成熟理论为解释框架,对汉语话语理解中的词汇学语用充实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对该文本的语言特征分析,笔者采用了弗米尔(Hans J.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决定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连贯原则保证了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原则实现了译文对原文的真实表达与翻译。本报告共分为五章。第1章是任务描述,包括任务来源、任务要求和任务意义。第2章是过程描述,介绍了译前准备、译中处理及译后审校这三个方面。第3章是准备阶段,主要介绍了源文本分析、术语准备、和理论准备。第4章是案例分析,笔者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出发,依据目的论,结合相应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增译、词性转换等对翻译重难点进行具体的分析。第5章介绍了笔者对此次翻译任务的收获和进步。
其他文献
本次笔译翻译实践的文本是小林雅一的《仕事の未来-「ジョブ?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の罠と 「ギグ?エコノミー」の現実》(《工作的未来—“作业自动化”的陷阱与“零工经济”的现实》)(讲谈社,2020年4月发行),全书约13万字,此次翻译实践对该文本进行了日译汉的翻译,并形成本翻译实践报告。《仕事の未来-「ジョブ?オー卜メーション」の罠と「ギグ?エコ丿ミー」の現実》属于信息型文本,该文本主要特征为:一、涉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世界の食べ物--食の文化地理》(講談社,2013年発行)(《世界的美味佳肴--食之文化地理》)为翻译文本进行撰写。该书由日本饮食文化研究领军人物石毛直道撰写。该书从民族学和考古学的角度,详细地描绘了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的传统饮食文化风貌,以及与饮食相关的民族风俗,并细致分析了世界饮食文化的差异与影响。《世界の食べ物―食の文化地理》全书约20万字、由十六章构成。笔者选
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文本是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铃木孝夫撰写的『ことばと文化』(语言与文化)。此文本属于学术文本,共分为六个章节,约10万字。主要通过词汇或语句的实例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定义和关系,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文化语义学的相关观点。本次翻译实践文本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在用词方面,语言学和文化领域的专业术语较多;日本社会文化的特有词汇较多,中日词语的不对应现象频现。在语句方面,文本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本次交替传译模拟实践口译素材选取自日本Tokyo FM面向日本大学生的广播节目《未来授業》(《未来课堂》——笔者译),主要涉及医疗、健康、科技等方面内容,选取节目内容原音频长约15小时。由于口译形式为交替传译,因此最终口译实践音频总时长约30小时。本报告总共分为任务描述、过程描述、译前准备、案例分析、实践总结五章。其中,第1章为任务描述,介绍了本次实践的内容及实践的目的与意义。第2章为过程描述,分
本次的笔译翻译实践以上野千鹤子所著的《女の子はどう生きるか》(岩波书店,2021)((《女孩要过出怎样的人生》)一书全文为实践文本进行撰写。该实践文本全文约11万字,以学校、家庭、爱情和社会四个方向共分为四个章节,收录了四十四个来自读者的提问以及上野千鹤子本人的回答。该文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构成,以不同的日本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例讨论了性别歧视问题。本实践文本的特色为,实践文本中涉及到了大量日本社会
本次翻译实践文本为日本作家斋藤孝的《1日1ページ、読むだけで身につく日本の教養365》《每日一篇,365天轻松掌握日本知识》,该书分别从自然、历史、文学、科技、艺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七个部分介绍有关日本各项知识。全书约48万字,共53章,365小节,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节选前12章进行翻译。《1日1ページ、読むだけで身につく日本の教養365》以叙述客观事实为主,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文本特征如下1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是司马辽太郎与NHK取材组共同编著的书籍《シルクロード絲綢之路第六巻民族の十字路イリ?カシュガル》(《丝绸之路第六卷民族十字路伊犁·喀什噶尔》)(NHK出版社1981年3月10日出版),全书共三章,约12万字,此次翻译实践对全文进行了翻译。本书讲述了从天山到帕米尔高原一途的所见所闻,内容以散文的形式为主,文中使用了很多专有名词,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句子,同时还记录了非常多的对话内
本报告基于本人2021年7月13日至7月27日在天津宇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的实践经历撰写而成。由于疫情原因,本次实践主要是通过远程视频来进行会议以及作业现场的交替传译。本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探讨远程视频下现场交替传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远程视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及时性、非现场性等特点。远程视频下的现场口译和一般的远程视频会议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本次实践中,既出现
本报告是以模拟日本东京大学历史系列讲座的日译汉交替传译实践为基础完成的口译实践报告。该讲座由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主持,于2000年首播,介绍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本次口译实践选取了从2005年—2017年间关于世界中古史的36次讲座进行口译实践,总时长约30小时,且均无字幕。该讲座是东京大学推出的系列公开课,有着较为突出的特点。第一,历
本次口译实践报告是笔者在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以NHK日本广播协会拍摄的纪录片《新日本风土记》为口译素材完成的一篇口译交替传译实践告。为了口译实践能顺利进行,译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笔者对本纪录片的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知识、词汇、表达进行了细致的查阅,反复练习翻译。同时也引入了释意翻译理论辅助本次实践,该理论为笔者的口译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给了笔者很大启发。针对纪录片中频繁出现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