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在农村中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较得心应手。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着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历史处境,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如何在城市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城市的推进是如何重塑城市社会的意识形态新面貌的,这一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当下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有什么经验和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城市社会展开的历史处境,即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实现了全面执政,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城市相对于农村是一个更加复杂陌生的环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异质力量进入到城市,面临着比乡村更加复杂的困难。其次,考察了中国共产党为在城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进行的理论上和制度上的准备:通过除旧,清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城市的展开扫清了障碍;通过布新,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再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城市展开的历程:在城市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即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产业工人的不同特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总结,即“诉苦”、政治学习、群众运动、媒体宣传等。最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城市意识形态重构的成效与启示。成效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国家民族意识的培育与养成,社会主义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主人翁”意识、阶级意识的培育与养成;启示主要有: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城市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条件,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城市社会意识形态重构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是城市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城市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