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是中国发展战略中最基本的关系。从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接连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虽然改革开放以及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业、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农村发展依旧缓慢、农业生产率依然低下、农民增收仍然十分困难等问题。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两个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进行了梳理。一是城市发展史的视角。从“筑垒设防”的最初形态到行会城市,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城乡博弈中逐渐全面占领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乡村的中心地位则逐渐丧失。但这并不代表着城乡关系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随着旧的分工的消除、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将消除,从而实现城乡融合。二是社会分工的视角。从农业与农村的基础地位,城市和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城乡分离、对立的根源和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城乡融合设想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进行了阐述。其次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指导下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是从发展历程上对我国二元结构的城乡关系进行了梳理,并肯定了城乡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加大、城乡公共品供给存在严重失衡等。二是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工农产业差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能力弱三个方面。最后,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我国城乡关系良性发展的启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告诉我们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是一个协调的整体以及城乡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阶段性特征等。因此,我们应以马恩的城乡关系思想为指导,从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分工的发展规律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方面,探索了推进中国城乡关系良性发展的举措。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研究,多是基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本文从城市产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从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分工的发展规律以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建议。这成为本文的一个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