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肥及其混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吉林省梨树县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对不同有机肥及其混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本试验设置包括6个处理(冷粪培肥、热粪培肥、秸秆培肥、秸粪混施、冷热混施、常规处理),4次重复,区组随机排列,地上作物为玉米,通过同一N、P、K水平,对不同有机物料及其混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在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几种微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阐明了不同有机肥及其混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相关肥力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1)不同有机肥及其混施对玉米各生育期
其他文献
农业气象灾害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是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科研方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双季早稻种植区,年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区域地处我国中部,水热资源相对充足,但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常回温不稳,夏季高温频发,使双季早稻在生长季受冷害和热害危害,影响粮食产量。因此开展双季早稻冷害、热害风险研究对水稻生产管理、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中下游
学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但该区域经常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作物模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提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季稻种植面积,作为空间产量展示的基础;其次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建立的关系式对已有的遥感作物模型进行了修改;再次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了长江
学位
本文基于南方双季稻种植区70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等级的气象行业标准,通过各气象站低温灾害发生次数倾向率的计算,揭示了近50年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趋势的地理分布特征。采用信息扩散法,综合考虑各等级低温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强度,构建了各气象站双季稻低温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揭示了近50年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风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于1960-2010年74项大气环流特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各地涌现了一大批稻作规模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稻作的规模种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天气气候因素的影响和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双季水稻规模种植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质水稻规模种植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研究,指导稻作规模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趋利避
学位
本文在深入调查和综合评价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烟株营养元素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开展大量元素肥料配比试验研究和中微量元素补充施用研究,建立能够促进烟株生长、改善烟叶质量的平衡施肥技术,为河池市优质烟叶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结论如下:(1)河池烟区植烟土壤土壤pH平均值为6.2±0.86,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9.1±9.9 g·kg-1,总体处于适宜至丰富范围;土壤CEC平均为12.
学位
随着互联网、通讯业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智能手机为例,随着其功能愈来愈丰富,显示屏幕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移动电能的需求也愈来愈显得迫切。然而当前的电源管理策略多采用经验式策略,对此,本文基于带时间索引的半马尔科夫决策(TI-SMDP)模型提出了在线优化的电源管理策略,该随机策略对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以降低设备能耗,实现
学位
沼液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如何把沼液和化肥相结合应用于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沼肥和化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发育品质产量和石灰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5个处理,空白对照处理CK:不施肥,Z1处理:单施化肥,Z2处理:25%由化肥提供,剩余75%由沼液提供;Z3处理:N、P、K总量的75%由化肥提供,剩余25%由沼液提供;Z4处理:单施沼液。,结论如下:1、沼液化肥配施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
学位
保护性耕作对于提高作物系统生产力、维护土壤肥力及固碳减排有积极的作用,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之一。为明确长期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田土壤呼吸规律,本研究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以2001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玉米-冬小麦-箭筈豌豆轮作系统为对象,采用LI-8150 CO2测量系统,观测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及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下生长季和冻融交替季
学位
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我国吉林省地区,因其忌地性极强,栽过一次人参的土壤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再栽参,否则会导致人参腐烂,这已成为参业发展的限制因子。因此,改良参后地土壤质量使其可供给人参连续生长,已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试验利用生物防治手段,通过对参后地土壤施加微生物菌剂的方法,来改良老参地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为解决人参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试验
学位
在小麦遗传转化过程中,bar基因是最常用而且有效的一种抗性筛选标记基因。利用bar基因对除草剂的抗性特征,在幼胚愈伤组织离体再生过程中可以淘汰大量的非转化细胞,提高抗性再生植株的筛选效率;而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后代的自交纯合稳定过程中,也需要逐代进行筛选鉴定,淘汰非转化的及不表达的植株,获得稳定的转基因植株。但小麦不同基因型由于遗传基础的差异,其愈伤组织及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针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