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南部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本文主要论述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工艺美术品生产中的工匠及其传承,技艺的表现与形制的特色以及工艺美术风格的形成与传播等相关内容,以资阐明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工艺美术文化生存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首先,从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主要影响工艺美术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相关情况。萨迦时期的西藏,自然生态环境遵循以往的自然规律,因为其地域广大,加之西藏地形地貌差异巨大,各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在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工艺美术形态,地域和气候等的差异,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分布;经济生态环境较分治割据时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由于加入元朝祖国大家庭,在元朝中央政权的帮助下,西藏的各行各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内地密切交往的同时,也与周边的其他地区进行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萨迦时期的西藏在经济领域中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萨迦时期的社会生态环境比较稳定,由于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西藏在元朝统治时期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出现过大的内乱或其他战争,加之政教合一制的出现,使社会更加稳定,这些都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当萨迦政教合一制正式形成以后,此时期的工艺美术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全民信教也促使藏传佛教事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藏传佛教美术对当时生活的影响触及诸多方面,使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出现了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流的审美风尚。其次,以历史学及考古学视角对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进行了梳理。以设计学及美学视角,从制作技艺与工艺品形制方面展开了对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的分析。在技艺方面,重点分析了金属造像、服饰与配饰、工艺唐卡、雕刻、陶瓷,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对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品的考察,对这些工艺尽力进行了阐述;在形制方面,结合了大量萨迦时期工艺品的实例,论述了该时期西藏工艺美术品在材质、色彩、造型、纹样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再次,对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的生产工匠展开了研究,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生产中的工匠主要包括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民间艺人以及来自内地及尼泊尔等地的外来工匠。他们带有各地不同的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将其融入藏文化当中,生产出符合西藏人民审美的工艺品,如萨迦时期经过修复与扩建的夏鲁寺,其建筑造型、风格与装饰品体现出藏式、汉式等风格。工匠的传承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寺院教育、民间教育。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内地学校对西藏学子的教育;寺院教育以萨迦寺教育为例,对寺院教育进行了阐述;民间教育主要是以擦擦及玛尼石刻等艺术形式为例,对具有民间特色手工艺的传承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系统地探讨了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风格的形成,在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下,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整体形成了宗教与世俗兼具的工艺美术风格。萨迦时期西藏工艺美术风格的传播以进贡赠送、互市贸易、工匠输出等形式传入内地,对内地工艺美术产生影响。总之,萨迦时期的西藏工艺美术是在其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下孕育的产物,在短暂的萨迦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独立和有特色的区域性工艺美术,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