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肺通气/灌注常规8体位平面显像及SPECT/CT肺灌注显像(V/Q+Q-SPECT/CT)与肺通气/灌注SPECT/CT显像(V/Q-SPECT/CT)进行对比研究,以判明肺通气SPECT/CT显像是否可以提高对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诊断符合率,同时比较两种形式的检查方法对PE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疑似PE患者6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1-75岁,平均(57.25±10.94)岁,均于2016.1月-2017.1在我科行一日法肺V/Q+Q-SPECT/CT显像,其中伴血清D-Dimer升高者2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PO2减低。其中有48例患者同时行V-SPECT/CT显像,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1-75岁,平均(55.08±10.82)岁,伴血清D-Dimer升高者1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PO2减低。上述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均较完善,且所有研究对象显像前均未行抗凝及溶栓治疗。图像由两位有丰富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独自阅片,若有不同诊断时则由上级医师共同阅片决定。肺V/Q-SPECT/CT显像诊断PE标准结合修订版PIOPED标准和CT信息,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做出诊断,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与金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性(Sensibility)、特异性(Specificity)、准确率(Accuracy),即总符合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之间有无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总体的诊断效能。结果:在61例研究对象中,临床诊断为PE者32例,占52.5%(32/61),阴性29例。依据V/Q+Q-SPECT/CT显像的结果,诊断PE高度可能性为29例,中度可能性14例,低度可能性18例,依据诊断标准诊断PE阳性者为43例,占70.5%(43/61),阴性为18例,其中真阳性29例,真阴性15例,假阳性14例,假阴性3例,其诊断的特异性为51.7%,灵敏性为90.6%,阳性预测值为67.4%,阴性预测值为83.3%,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2.1%。48例进行V-SPECT/CT显像的研究对象中临床诊断PE阳性27例,占56.2%(27/48),阴性21例。依据V/Q-SPECT/CT显像的结果,诊断PE高度可能性17例,中度可能性8例,低度可能性23例,即阳性为25例,占52.1%(25/48),阴性为23例,其中真阳性23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其诊断的特异性为91.3%,灵敏性为92%,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为91.3%,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7%。在排除PE的诊断过程中,诊断胸腔积液3例,肺动脉高压1例,肺实质病变7例(其中包括肺气肿2例,支扩伴感染1例,肺炎4例),心包积液1例,而V/Q-SPECT/CT显像诊断COPD 6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肺V/Q+Q-SPECT/CT显像与其对PE的诊断比较,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V/Q-SPECT/CT显像与金标准比较,P=0.687,不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V/Q+Q-SPECT/CT显像及V/Q-SPECT/CT显像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性χ2=0.414,P=0.52,特异性χ2=9.433,P=0.002,阳性预测值χ2=5.299,P=0.021,阴性预测值χ2=0.599,P=0.439,总符合率χ2=6.591,P=0.01。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PE方面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均符合P<0.05,因此认为两种检查方式中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比较上述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两种检查方式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12vs0.917)和(0.578,0.846)、(0.813,1.000)。结论:1本研究证明:肺通气/灌注显像对PE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肺V/Q-SPECT/CT显像是目前诊断PE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最高的检查方法之一。2肺V-SPECT/CT显像可以提高诊断PE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且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研究证明:肺V/Q-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具有优于肺V/Q+Q-SPECT/CT显像的趋势(0.917vs0.712),但是由于研究周期及样本量较少等因素影响,计算出的统计学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