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是否有肿瘤扩增基因STAT3、Nanog的参与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对STAT3、Nanog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讨论,希望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寻找到新的靶点。并讨论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食管癌切除标本50例,选取年龄42~79(61.15±15)岁。选取10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标本作为免疫组化的阳性对照。食管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14例,中分化鳞癌17例,低分化鳞癌19例。根据TNM分期标准判断,肿瘤浸润深度:T116例、T212例、T314例、T4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21例;伴有远处转移24例。对它们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研究。癌旁组织为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距癌组织边缘3~5cm的食管组织。STAT3、Nanog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检测。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基因的表达,蛋白水平上还可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应用SPASS22.0统计软件,分析STAT3、Nanog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免疫组化的结果食管癌组织中STAT3、Nanog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STAT3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达到了72%及30%。Nanog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4%及18%。它们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Nanog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结果中也有所反映。STAT3与Nanog在低分化食管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无远处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基因阳性率明显低于伴远处转移的食管癌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STAT3与Nanog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3,P<0.05)。 2.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凝胶成像系统显示目的蛋白STAT3、Nanog大小分别约为88kDa、35kDa,以蛋白大小为48kDa的tublin作为内参。应用灰度分析软件(ImageJ软件)对目的蛋白(STAT3、Nanog)条带进行灰度分析,用与tublin灰度值的比值表示。Western blottin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这一结果与免疫组化所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3.RT-PCR检测结果在癌组织中STAT3与Nanog扩增量大于癌旁组织中的扩增量,说明STAT3与Nanog在食管癌组织比癌旁组织中表达量高。Nanog在5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食管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有27例,相应癌旁组织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的有23例。STAT3癌组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有37例,相应癌旁组织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的有13例。 结论: 1.STAT3、Nanog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2.STAT3、Nanog在食管癌的分化、转移方面可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