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泾原兵变对唐代中叶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原兵变是唐朝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河朔藩镇处于半独立状态,致使中央集权受到破坏。代宗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无力解决,唐德宗上台后锐意进取,着手打击跋扈的藩镇。于是在建中年间对开始对河北藩镇大规模用兵。但是由于用兵策略的失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削藩效果,反而引起了泾原兵变。泾原兵变不仅宣告中央新的藩镇政策的失败,也使中唐政治发生重大变化。之后中央政府转变策略,在对待藩镇问题上陷入了矛盾和极端化。一方面中央政府不得不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藩镇;另一方面,面对河北藩镇,中央又无奈之何,又不得不采取了姑息之策。总体而言,以泾原兵变为界限,唐代政治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唐廷的藩镇政策,前后形成很大反差。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泾原兵变对中唐政治的影响分三部分做了深入探讨。正文第一部分主要讲安史之乱以后唐京西北防御体系的重建以及德宗时期藩镇政策的扭转。安史之乱吐蕃趁机蚕食大唐,使唐京西北面临危机,代宗至德宗初期,鉴于此情况,对京西北防御体系进行了重建,其中包括泾原、朔方、神策军等,另一方面,面对代宗时期的藩镇跋扈的局面,德宗上台后力图重建中央集权,于是对不臣之藩镇采取了强硬态度,改变了代宗时期对待藩镇的姑息之策,对刘文喜之乱的坚决镇压是德宗朝新的藩镇政策的表现。正文第二部分主要讲泾原兵变对中唐政治和德宗本人的影响。唐廷为了削藩尽数将西北边防军及京师神策军调往河北前线,结果在战事不能顺利解决的情况下,李希烈在淮西反叛。于是朝廷不得不面临两个战场的局面。而中央政府不愿从河北前线抽调部队去对付李希烈,而是从泾原、凤翔等京西北调神策军。结果在泾原兵路过京师时,由于犒赏微薄而发生了哗变,德宗不得不出幸奉天,同时由于唐廷的举措失当,导致了李怀光反叛。泾原兵变事实上已经宣告中央削藩政策的失败,而李怀光的反叛则再次证明中央政府在处理藩镇过程中的问题。泾原兵变对唐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之后唐廷不得不以审慎的态度处理藩镇。正文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泾原兵变后中央政治的转变。尤其是对于藩镇,泾原兵变后,一方面中央不得不以审慎的态度,采取温和的手段对待藩镇。另一方面唐廷也没有放弃使用武力,只是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区别对待。面对跋扈的藩镇中央政府一方面以姑息的态度待之,另一方面也通过政治体制的变革对地方势力加以抑制。同时德宗在经历了泾原兵变和李怀光之叛后猜忌之心日益加强,从而导致其为政之风的变化。最后的结语部分,作者对全文进行了回顾总结,通过对泾原兵变的研究,我们对中唐政治变化尤其是藩镇政策的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持续性与周期性流体静压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软骨向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采用成骨成脂分化鉴定。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
我想在此谈一谈对中国外交研究的想法。我的思考的中心点是,如何使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外交研究学者,打开更多的“黑箱”,拓展更大的空间,嫁接更多的学科、特别是各学科新
报纸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有关的税收体系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当中,"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
这是一篇散文诗,是散文的诗,是诗意盎然的散文。《野草》里的文章,都比较隐晦曲折,含义深远,不大容易索解;但这一篇《好的故事》,却是比较容易领会的一篇。它写作者的我,在
中国经济历经三十多年的迅猛增长,已经逐步迈入工业化中后期,资源、环境的制约性日益突出。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资源环境问题列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如何贯彻落实十二五
秦朝是我国各项制度的初创时期,秦长城的修筑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料有限以及解读上的偏差,以往学者大多对秦长城一带而过,对其修筑与六国长城的关系、具体走向等问
文学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成果,是作家用具体的文字进行创作所形成的概括性的言语行为。通过对作品的言内和言外行为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和作者的意图。随着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者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今教育学和心理
NoSQL是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的总称,它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应用需求而产生的数据管理技术。本文从概念与特性、数据模型、可靠性和分布式扩展等方面对NoSQL数
2002年,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影片《入殓师》荣获了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这也是继1950年和1975年黑泽明因执导《罗生门》和《德尔苏·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