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已经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曾多次提出要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可见,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众多改革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又是重要环节。近几年财政支农重点也逐步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来,然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没有显著的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是农村综合改革背景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性问题。 在农村公共产品中,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又被称为生产性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多少和质量高低决定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事关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因此本文将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缩小,从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角度,有针对性的研究其供给效率,通过改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是农村综合改革的示范试点,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研究安徽农村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具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将以安徽省局部为例,论述近几年安徽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情况,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情况、农业机械设备供给情况、农业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农村供电情况和农村道路设施情况等。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运用eviews软件研究农业产出和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之间的相关关系,论证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运用DEA软件测评安徽省整体和各地市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通过建立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安徽省及各地市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静态效率主要观察整体上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安徽省各地市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综合效率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了解安徽省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总体状况以及各地市的差异性。动态效率主要观察2004-2011年安徽省整体及各地市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变化情况,并且通过测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分析这8年来安徽省农业技术水平对供给效率提高的贡献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能有效的指导实践,为了提高安徽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效率,不同地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缩小地市之间的差异性来达到安徽省区域发展的平衡。实证和理论的结合使本文更有说服力,最后提出改进安徽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思路和对策,为安徽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参考。